June 16, 2024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Sponsor Link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黃芥末、青芥末、綠芥末有何區別,長見識。芥末跟大多數的調味品一樣,也是調味料的一種,只是芥末的口感比較特別,很多人在吃完芥末的第一味覺就是覺得很辣,還會很嗆口,不小心吃多了,直接辣出眼淚了。但芥末的辣跟我們常吃辣椒的“辣”可不一樣哦,用我朋友的話來形容就是,芥末的酸爽勁辣味實在是“太上頭”了,很容易嗆鼻子,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喜歡吃的人覺得很贊,不喜歡吃的人對芥末的味道可是嗤之以鼻,敬而遠之。

Sponsor Link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芥末這種調味料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是男女老少都很喜歡的調味料之一,跟我們平常吃醬油一樣再平常不過了,日本吃芥末一般常見用在搭配生魚片、壽司和沙拉等食物上。很多人會誤以為芥末是從日本流傳過來的,其實並不是的。我國早在周代的時候就開始有食用芥末的記載了,在過去一般是當藥材來食用。如今的芥末吃法更多的是用在生魚片和日料中。芥末有黃、青、綠芥末,它們都有何區別?吃了這麼多年,總算明白了。下面一起來探個究竟吧。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芥末為什麼會很辣很嗆(衝)鼻?

芥末的主要辣味成分是:芥子油,造成芥末嗆鼻的主要成分是因為芥末中含有:異硫氰酸脂類化合物,這種辣味比較強烈,吃了容易衝鼻子,但這個味道也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幫助增進食慾,這種成分不但開胃還可以預防蛀牙、發汗、利尿。想要緩解這種嗆鼻的感覺,我們可以在芥末中加入少量的糖或食醋,能緩衝辣味,這樣蘸料的風味也更佳。如果吃芥末時衝鼻子太難受了,可以聞一下白酒,也可以緩解這個上頭的感覺。

芥末的種類

市面上常見的芥末其實是有三種,分別是黃芥末、綠芥末、青芥末。這三種芥末其實是用不同的植物研磨成醬製作出來的。但它們的口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含有“異硫氰酸鹽”,就是非常衝鼻子,辣眼淚。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芥末是用什麼做的?

做芥末的主要原材料有三種,分別是山葵、辣根、芥菜種子,不同食材使用的部位也不一樣,山葵用的是莖,芥菜用的是籽,辣根用的是根。

1、黃芥末:用芥菜種子研磨

芥菜種子製作的芥末在我國已經流傳已久了,這種芥末的主要成色是蛋黃色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黃芥末。在我國比較常把它少量的用在涼拌菜中,還可以入藥材。現在也被經常用在漢堡和熱狗裡搭配吃,也是非常美味的。

Sponsor Link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2、綠芥末:用山葵根研磨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這種芥末也是被公認的最正宗的芥末。在頂級的日料店裡用的都是年份比較足的山葵研磨出來的綠芥末,經常搭配著生魚片和壽司一起食用,而且在日本還喜歡現磨現吃。這種芥末的原材料山葵比較難種植,成本相對比較高,也更貴一些,但比辣根味道更細膩,帶能感受到一絲甜。是日料的高端芥末標配。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3、青芥末(淡綠芥末):用辣根研磨

這種芥末是市面上用的最多的一種芥末了,這種芥末和黃芥末最大的區別就是辛辣味道更加強烈,而且更加嗆鼻,當然口感沒法跟山葵綠芥末相比,但是價格很便宜,一般普通的日料店和壽司店用的都是這種辣根芥末,注意觀察配料表中也會些主要材料是啥。

芥末的辣度排序

這三種芥末的辣度等級也不一樣呢,辣根的辣度最高也最便宜,山葵辣度適中口感最佳也最貴,而黃芥末的辣味相對淡一些價格適中。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最常用到芥末的料理

最常用到芥末的料理當然是日料啦,生魚片和壽司和芥末是絕佳拍檔,既能開胃還能有一定的殺菌作用。辣味淡一些的黃芥末,還可以塗抹麵包、熱狗搭配一起吃,也是很讚的。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芥末和水果涼拌菜的搭配也是別有風味哦,在涼拌菜裡加入少量的芥末一起拌勻,也是很開胃下飯的。另外最近還解鎖了醬油芥末搭配牛油果的吃法,真的是超級贊呢,熟透了的牛油果綿滑細膩,搭配上醬油芥末一起吃出了三文魚刺身的即視感,非常讚的搭配,大家可以試試哦。

芥末究竟是用什麼做的? 黃、青、綠芥末都有何區別? 看完長見識了

以上就是關於芥末的一些用料做法和食用,以前都是直接吃沒有管太多,原來芥末還有不同的講究呢,現在也是長知識了,分享給大家一起學習了解。我本人還挺喜歡吃芥末的,但身邊很多朋友對這個上頭的味道也是無法接受,你愛吃芥末嗎?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Foodlife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