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7, 2024

蛋,是高血脂的「加速器」嗎?勸告:這3種食物,儘早撤下餐桌

Sponsor Link

“怎麼又是雞蛋,你是不是就巴不得我不好?!”

張大爺今年65歲了,自從去年體檢被診斷為高血脂後,對於吃的就格外敏感,對於高膽固醇高脂肪的食物是一點都不碰。

Sponsor Link

但今天老伴在弄早餐白粥時,想著營養不夠,就額外多煮了幾顆蛋。

沒想到張大爺一看就生氣了,心想著雞蛋這種眾所周知的「高膽固醇」食物,怎麼能擺上餐桌呢?

在許多人看來,高血脂患者得遠離雞蛋,至少要遠離蛋黃,答案真的是如此嗎?跟著小九一探究竟。

一、雞蛋是高血脂的「加速器」? 3種食物才要少吃

「吃雞蛋不能吃蛋黃,裡面膽固醇高。」「吃蛋就得吃蛋黃,這是精華所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類似的討論,對健康人來說,或許笑笑就過去了。但對於不少高血脂患者而言,吃不吃雞蛋,吃不吃蛋黃就成了頭痛的事。

多項研究表明,血液內膽固醇水平與攝取脂肪含量、身體活動量等因素關係較大,反而與每日飲食內攝取的膽固醇總量關係不大。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藝芳表示,我們的身體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每日攝取的膽固醇含量越多,肝臟合成的膽固醇比例就越少,會動態調節平衡,所以體內膽固醇含量會維持在一個相對平衡狀態。每天吃一個雞蛋,不會對膽固醇帶來過大的影響,對此無需過多擔心。

郭院長也表示,蛋黃是個營養價值很高的食物,內裡的維生素、卵磷脂等都對健康有益,吃雞蛋不吃蛋黃反而是因小失大。但也要注意控制攝取的量,不能一次攝取太多。

當然了,對於本身血脂水平高的人,日常在飲食上還是需要控制,這三種食物盡量別吃。

包括肥肉、動物油脂、雞皮鴨皮等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棕櫚油、椰子油等植物油;人造奶油、人造奶油、代可可脂以及氫化植物油加工的各種糕點、餅乾,這些食物內的反式脂肪酸含量較高,對血脂控制不利。

二、血脂過高的人,雙腳或許會有4個反應

《中國血脂管理指引(2023 年)》內的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血脂異常的整體盛行率達到了35.6%,超1/3的成年人有血脂異常問題。

血脂異常在臨床上被稱之為最隱蔽的“溫柔殺手”,因其早期一般不會讓患者身體有明顯異常,但體內的血管卻不斷在侵蝕。

血脂異常也並非無跡可尋,當身體出現這4個症狀時,一定要及時就醫。

1.睡覺腿抽筋

Sponsor Link

高血脂容易引起動脈粥狀硬化斑塊,讓腿部組織無法正常代謝廢棄物,大量的乳酸等物質在肌肉內沉積,會導致肌肉不正常的收縮、痙攣,在夜間休息時很容易有腿抽筋症狀。

Sponsor Link

2.皮膚、趾甲變化

體內血脂水平異常升高,會讓患者的腹部、膝蓋以及手肘皮膚表面出現黃色瘤樣的斑點。

而血脂過高會讓血液流動的速度變慢,皮膚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很容易乾燥、脫屑。腳趾也會異常的變薄、變脆、色澤改變,部分患者會出現縱向、橫向裂痕。

3.創口很難癒合

高血脂也會讓下肢組織的營養吸收出現障礙,蛋白質等物質無法正常合成,再加上代謝廢物堆積,會導致組織的癒合能力下降。

4.腿發麻、間歇性跛行

Sponsor Link

出現異常的腿發麻、間歇性跛行,除了可能與缺鈣相關外,還可能是血脂過高導致膽固醇堆積在周圍肌肉,給肌肉帶來了不良刺激導致。

三、「血脂快速升高期」被發現,男女都得留意

在我們的印像裡,血脂升高似乎只和飲食有關,但有研究發現,這和年齡也密不可分,在這個年齡控制好血脂至關重要。

《美國醫學會雜誌·網絡開放》上發表過一項由我國心血管病中心、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等多個團隊聯合進行的研究,研究稱男性的血脂快速升高期在40歲之前、女性的在40~49歲。

處於這個年齡層的人群,血脂增長的速度最快,但此時也是乾預高血脂發生的關鍵窗口期,及時幹預可為健康帶來極大的益處。

控制血脂至關重要,血脂成分進入血管內皮會沉積形成斑塊,增大會導致冠心病,中風等疾病,嚴重高血脂症還會導致心肌梗塞和腦梗塞。做好4件事,降低疾病風險。

1.定時測血脂

20~40歲的成年人,建議至少5年進行一次血脂測量,年齡>40歲的男性以及停經後的女性,則要每年測量一次。

2.少吃高脂高糖飲食

飲食上要注意減少攝取高脂、高糖的食物,這類食物吃多了也容易引起高血脂發生。

可適當多吃粗糧、蔬果以及豆/奶類食物,肉類、魚蝦等也可以適當食用。

3.堅持規律運動

Sponsor Link

運動可消耗體內多餘的脂肪和能量,對控制血脂、體重都有正面意義,注意運動要長期堅持,否則難以達到好的效果。

4.擁有良好心態

長期情緒不良,會導致肝臟的疏洩能力下降,多餘的血脂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在體內就會引起高血脂發生。

雖然高血脂越來越常見,但這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重視,恰恰相反,對於高血脂所帶來的危害我們要有正確的認知,做好預防,防患於未然。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Foodlife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