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阿姨今年45歲,自從中年開始發福以後,她經常被丈夫吐槽“太胖了”、“以前的你多好看啊”,於是她從1年前開始減重,終於把體重從145斤減至了現在的110斤。
上個月,她去醫院做常規體檢,體檢單顯示她的谷氨酰轉移酶升高,確診為脂肪肝。
這個結果讓吳阿姨詫異,自己都瘦了這麼多了怎麼會得脂肪肝?
醫生經詢問得知,吳阿姨為了減肥每天不吃晚餐,早午餐也完全不吃主食,每天都只吃水果蔬菜,偶爾吃點雞肉和魚肉。
談及不吃主食的原因,吳阿姨還提到之前在網上看到有文章說,米飯是最差的主食,裡面全是糖,毫無營養,所以更加堅定了自己不吃主食的決心。
無獨有偶,剛生完小孩的李女士也通過不吃主食來減肥,但她的方式與吳阿姨不同——她是把一日三餐所需的能量都濃縮到了一餐,包括水果、雜糧、牛奶、蔬菜等食物,都在一餐內吃掉。
就這樣“減肥”了大半年時間,林女士的體重不降反增,這讓她困擾不已,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一、國人最愛吃的米飯,其實是“最差主食”?
米飯是垃圾主食的說法是來自於一篇《白米飯是垃圾食品之王》的文章,文章內列出了米飯的“多宗罪”,認為它是威脅健康的“殺手”之一。為什麼說米飯是垃圾主食呢?
一是因為白米飯的營養成分相對單一,主要為澱粉;二是因為米飯是個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和饅頭、土豆泥等食物一樣,數值均>80。
三是國人很多都存在米飯攝入過量的情況,我國膳食指南推薦每日攝入穀物300~500g,約等於2~3碗米飯,而有些人一餐就能吃2碗米飯。
為啥以前的人吃都沒事呢?這是因為早前白米飯並沒有經過細加工,而米飯的外殼上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脂類和膳食纖維。
當時的白米飯屬於粗糧的一種,與現在經過精加工的米飯有本質上的區別,所以古人只吃白米飯不會有額外的健康問題。
世衛組織曾兩次發布過“限糖令”,於是不少人認為限糖=限米飯(升糖指數較高),實際上這個做法並不正確。
我們應該限制的糖分為精製糖,如飲料、甜品、糖果內的糖分,或是白砂糖提取的高純度糖分。這類糖純度較高,且營養成分單一,很容易被身體吸收造成糖分攝入過量,還容易引起肥胖等發生。
而主食內的糖分為多醣(長鏈糖),這類糖分進入體內需要慢慢消化才能被身體吸收,這個過程與精製糖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那米飯還要吃嗎?當然要吃,白米飯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接近80%,還含有10%左右的水和7%左右的蛋白質,幾乎不含有脂肪。同時還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100g米內的含量可達到成年人每日需求的10%左右。
作為常見主食的一種,不能完全把它拉入“黑名單”,而是要將重點放在配合什麼食物一起吃,吃多少上。畢竟身體的供能離不開澱粉,每日保持適量的白米飯攝入很重要。
二、不吃主食的人,最後會怎樣?
有說法稱“多吃主食死得快”,那是不是說明不吃主食的人,更有機會能獲得長壽呢?
《柳葉刀》雜誌上曾發表過一項加拿大學者進行的研究,研究人員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18個國家13.5萬人的營養素攝入情況、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情況進行了匯總,並進行了7.4年的隨訪。
通過分析發現,高碳水化合物攝入與總死亡率增加相關。這是否意味著多吃主食死得快“實錘”了?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表示,該研究涵蓋的4萬餘名中國受試者,多數是低收入體力勞動者,均從事中等/重體力活動,這些受試者的數據更多只能代表30年前國人的生活狀況,現階段大部分人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都達不到膳食指南推薦的量。
實際上,有研究發現,主食吃少了比吃多了還減壽。
《柳葉刀·公共衛生》上一項涉及15428名年齡在45~64歲的志願者調查結果顯示,主食攝入佔能量佔比50~55%時,死亡風險最低;當攝入量<40%或>70%時,死亡風險均會增加,其中攝入量<40%的死亡風險更高。
此外,不吃主食除了會減壽外,還會帶來以下多種影響。
1、變笨
美國塔弗茲大學的研究指出,不吃碳水化合物一周就可能會讓人的記憶和認知能力受損。
因為大腦的正常活動需要葡萄糖作為能量,缺乏碳水化合物攝入會讓身體沒有足夠的葡萄糖供能,容易導致腦細胞功能下降,讓人變笨。
2、肌肉流失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之一,當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時,身體只能消耗脂肪和蛋白質來供能。
而蛋白質對於肌肉生長修復十分重要,大量蛋白質被消耗後,容易讓肌肉力量下降,導致骨質疏鬆的發生風險上升。
3、營養不良
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會讓大量蛋白質被身體消耗,以至於讓體內其他臟器無法獲得充足的蛋白質,容易引起身體營養不良、皮膚變差、體力下降以及抵抗力降低等。
4、影響情緒、易嗜睡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一段時間不吃主食後整個人變得十分暴躁。
這其實是因為缺乏碳水化合物,導致腦內的血清素分泌下降引起,該物質會讓大腦愉悅,且缺乏主食攝入的人群,體內各個細胞和組織都缺乏養分,整個人會變得特別疲勞、嗜睡。
三、主食吃不對就是在減壽,牢記3點
主食的攝入對於健康而言很重要,那麼該如何去健康吃主食呢?這幾點很重要。
- 合理搭配
成年人每日的主食應包含全穀物/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包括有稻米、胚芽、玉米、青稞、紅豆、綠豆等,薯類則包括有土豆、紅薯、山藥等。
建議最好選擇多樣化的主食,讓身體可攝入不同的營養元素。
- 控制主食量
我國膳食指南推薦,居民每日攝入主食應佔總攝入能量的50~65%為宜,換算一下成年人每日需要主食的量為250~300g,也就是每餐飯1~1.5碗米飯。
- 注意烹飪方式
可以將粗細糧搭配製成雜糧飯、雜糧粥,全穀物和精米麵的比例保持在1:2為宜。雜豆、薯類可直接蒸熟、炒熟後當成主食,也可以加入到粥裡,最好不要吃油餅、油條、炸饅頭等油炸的主食。
主食對於健康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日常一定不要盲目相信偏方或是想要通過不吃主食來減肥,這樣做會給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