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流金曳地、聲色犬馬的時代,
是回不去了。
1
“你會粵語嗎?”
“不會。”
“那你會唱《海闊天空》嗎?”
“會。”
是的。
之於大眾,不懂粵語,甚至哼上幾句蹩腳的歌詞。
見得對我們的影響,超越。
1993年6月30日。
黃家駒意外離世。
那顆星星,隕落。
一晃眼,29年過去了。
他的記憶,依然刻在幾代人的記憶中,從未被遺忘。
前不久,港樂綜藝《聲生不息》開播。
第一期,全場大合唱《海闊天空》。
“我這一生放縱放縱愛自由,也怕會摔倒。”
歌到高處。
舞台大屏上,突然出現黃家駒的生前影像。
畫面中的他。
身穿藍色衣服。
眼底閃出熱切。
他的原聲一出,全場淚奔。
聲音之甚。
我之清晰。
時光倒帶,讓人心湖激盪,翻湧不止。
那一刻,他彷彿還在。
那個港樂行、“神仙打架”的黃金時代,也盛世就發生在昨天。
2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
粵語歌曲追踪成勢。
滿大街的歌聲,幾乎是披著來自西風的盛極一時,到處都是歌星追頭貓捧。
粵語歌是“土”和“俗”的代名詞。
無意視。
難登檯面。
關鍵時刻,港樂時代的開拓者出現了。
他以一己之力,成功了當時的力量。
他叫許冠傑。
,他也聽西方音樂。
打心底覺得那個音樂很酷,很起範兒。
中學時代,還組了個樂隊。
約翰列儂蓄長發。
照著貓王穿喇叭褲。
久久的時間,他覺得中介性來品沒多大的英文,索性新活。
他好萊塢結合傳統粵曲與西方音樂。
在編曲製作上,貼近西方。
在歌詞上,用俚語、俗語,放氣氣。
元素糅合嫁,極易引發共鳴。
但是,能引發轟動。
是啊。。
若想大紅,怎麼辦?
答案是:與港片“捆綁”,做OST類型的音樂。
那時,他的哥哥許冠文,正打算拍新電影《鬼馬雙星》。
他本也份力,演唱電影雲主題曲《鐵塔》。
電影背靠嘉禾,票房自然不俗。
果然,經上映,票房就高達625萬,成功創下香港電影紀錄。
他演唱的《鐵塔凌雲》,也有火大的主題曲。
那是1974年。
他成功打破了“港樂即低俗”的這一立場。
坐穩“山鼻祖”、“一代歌神”。
垃圾,他接連帶來新作。
《滄海一聲笑》
《浪子心聲》
《天才白痴梦》
……
整个七十年代,他独领风骚,撑起香港乐坛的半壁江山。
张学友视他为偶像。
称在他面前,没有人敢称巨星。
林子祥表示,是许冠杰点拨了他。
当年自己在国外读书时,一直用英语唱歌,从来不知用粤语唱歌是什么样。直到许冠杰引吭一歌。
黄家驹也多次改编他的歌,表示致敬。
谭咏麟更是宣称,想变成女人追随他。
这些追随者,基本都是后来居上。在他之后,叱咤乐坛,红极一时。
谭咏麟,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个。
3
那时,谭咏麟在温拿乐队里担任主唱。
人气颇高,拥趸众多。
可惜,好景不长。
1978年。
乐队宣布解散,成员各自单飞。
谭咏麟揣着音乐梦,踽踽独行。
终于,在进入80年代后。
他凭借专辑《爱的根源》和《雾之恋》,问鼎歌坛巅峰。
不过,他的火,与许冠杰的火不同。
80年代的乐坛,不同于70年代。
并非一人制霸。
而是群雄并起。
那个全盛时期,堪称黄金时代。
巨星云集,高手如林。
其中,“三王一后”谭咏麟、张国荣、陈百强和梅艳芳最受大众欢迎。
不过在“三王一后”中。
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当属长达五年的“谭张之争”。
1980年。
谭咏麟已在香港乐坛,混得风生水起。
彼时的张国荣,还在酒吧卖唱。
籍籍无名。
郁郁不得志。
但这一切,在四年后彻底发生巨变。
1984年。
歌曲《Monica》横空出世。
一曲震香江。
张国荣迅速走红。
红到什么程度呢?
剪一个“国荣偏分”,要50元。
买一盘“国荣牌”的水货录音带,要30元。
而当时广州市民的月平均工资,不到100元。
火爆程度,可想而知。
此后不到一年,张国荣的人气,开始比肩谭咏麟。
歌曲成就,也后来居上,几乎与谭咏麟平起平坐。
既生亮,何生瑜。
媒体找准这一话题点,暗中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将两者进行比较。
舆论引导下,双方歌迷交恶。
1987年。
香港86年香港劲歌金曲奖开幕。
当时的金曲金奖获得者,是张国荣。
听此消息,谭咏麟的歌迷瞋目切齿、头发直竖。
“造马(作弊)!张国荣造马!”
另一边,张国荣的歌迷也横眉怒怼。
现场混乱一片。
甚至发生斗殴、流血事件。
从此后,两家歌迷愈发针锋相对。
站张国荣的,造谣谭咏麟是“造马高手”,所有奖项,都是买来的。
站谭咏麟的,给张国荣寄冥币,刮他的爱车。
谭咏麟几近崩溃。
为了远离是非之地,他于1988年,宣布退出所有竞争性奖项的争夺。
得知此消息后。
护主心切的歌迷,把矛头直指张国荣。
言语辱骂他。
赤口攻击他。
张国荣进退两难,苦不堪言。
万千无奈之下,只好宣布封麦,远走他乡。
到这里,长达5年之久的“谭张之争”宣告结束。
两人远离歌坛的背影,留给大众一声叹息。
4
然而,在狼烟四起的“谭张争霸”五年间。
也有一支乐队,在地下蛰伏已久。
这支乐队,叫Beyond。
于1983年组建。
乐队名,意为“超越”。
名虽叫“超越”,现实却与之相反。
很长一段时间内,Beyond都在原地打转,未掀起半点水花。
原因很简单。
他们蛰伏时,以“谭张梅陈”为首的音乐,代表着主流审美。
而他们玩的风格,是后朋、重金属,甚至是大卫鲍伊式的华丽摇滚。
这悖离于整个时代浪潮,显然不讨喜。
最终的结果,是大量沉没成本投进,却颗粒无收。
经纪人看不下去了。
“若销量再上不去,就不能再发唱片了。”
无奈之下,他们妥协。
转变风格。
接受“商业化”包装。
果然,新专辑《秘密警察》推出后,乐队名声大噪。单曲《大地》、《喜欢你》走红全港。
那是1988年。谭咏麟宣布退出的一年。
随着《真的爱你》《光辉岁月》《海阔天空》等经典曲目诞生,Beyond开始享誉中外,将演唱会开到了马来西亚。
1993年。
乐队成立十周年。
黄家驹在马来西亚的演唱会上,向歌迷承诺:
“我们会开个更大、更精彩的演唱会,1994年后见!”
造化弄人。
那场1994年的演唱会,始终没等来。等来的,是他去世的消息。
我们一遍遍悲痛,又一遍遍自我安慰:
上帝只是想听歌,所以把他带走了。
谁知,不到四个月。
香港乐坛,再迎噩耗——
曾唱红《偏偏喜欢你》《一生何求》的“悲情才子”陈百强,自杀去世了。
他死后,与黄家驹葬在同一个墓地——香港将军澳华人永远坟场。
自此,“三王一后”再难聚首。
谭咏麟退出。
张国荣远走。
陈百强去世。
昔日的“谭张梅陈”,只剩梅艳芳一人。
再到后来。
梅艳芳也宣布暂告舞台。
全盛时期的80年代,终于落下帷幕。
5
乐坛出现真空期不久后,“四大天王”诞生。
他们成功揽下接力棒。
寂寥的乐坛,被注入活力,再次热闹非凡。
那是90年代中期。
街头巷陌,到处都在播放张学友的《吻别》。
黎明的《今夜你会不会来》。
郭富城的《爱你》。
刘德华《忘情水》。
四大天王每出一张专辑,就风行两岸三江。
火势之凶猛,甚至蔓延到了东南亚。
因此,有人这样评论他们:
分则各自为王,合则天下无双。
这种发展态势,在前期看不出什么弊处。
发展到后期,便会逐渐步入“谭张争霸”的后尘。
1994年。
天王四人,同时入选十大中文金曲最佳男歌手。
结果还未公布,全场就一片混乱。
每个粉丝,都在为各自的偶像疯狂打call。
结果公布。
得主——张学友。
现场嘘声四起。
他走上台,坦诚发言。大致意思是,不希望在他们四人中,再现“谭陈悲剧”。
后来,四大天王同台聚首,已是少数。
刘德华和郭富城,将重心转至影视。
黎明投身幕后,涉足商界。
张学友隐退,极少出歌。
属于“四大天王”的时代,在90年代末,画上句点。
他们再一次合体,已是9年后。
那天,是2003年4月4日。
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举行。
“四大天王”站在台上,唱了一首歌———
《当年情》。
献给“逝者”张国荣。
6
是的,张国荣去世了。
就在他们演唱的前三天。
那天是愚人节。
他跟所有人都开了一个玩笑。
从酒店的24楼,一跃而下。
以这样的方式,向世界挥手告别。
像是约定好一样。
同年十月,梅艳芳也离开了。
走之前,她知道自己身患重疾,时日无多。所以,她穿着婚纱,拼命连开了8场演唱会。
最后一场演出上,她说:
“人生便是这样,有些时候你预料的东西,你以为拥有的东西,偏偏没有拥有。什么也没有,扑来扑去也是空。
最后一首《夕阳之歌》,我想对大家说,夕阳很美丽,只是近黄昏。”
是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世事无常,她和他,终究还是离开了。
《胭脂扣》已成绝唱。
香港乐坛,也逼近“黄昏”,日渐式微。
7
港乐,具体是何时走的下坡路呢?
黄霑明确地划出了时间点:1997。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娛樂業大受衝擊。
盜版唱片在市面上大肆流行,大規模擠占了正版唱片的生存空間。
長久,斷斷續續的錄音,自然下來的懸崖式墜落。
張學友多年未出唱片。
譚詠麟寂寂無聞。
難有湯喝的香港音樂人,只能北上,另出覓路。
但南下也好,北上也罷,屬於他們的榮光,終歸是過去了。
黎明再無佳作。
郭富城出現時,總與妻子方媛一起,出現在八卦檔。
2018年。
“第五天王”李克勤,登載《吐槽大會》。
意外的是,出道頗有他的感覺,竟道青年的楊超越作配。
想當年,他因一首《紅日》火遍大江南北。
名氣雖不及“四大天王”,卻也是個實打實的大咖。
再回望,令人真實的唏示。
盛勢已過,空留心酸。
屬於港樂的“黃金時代”,真的一去不返了。
對此,有人唱衰。
“港樂已死。”
我不同意。
確實,港樂的盛況,再難回了。
新後使有許多後起之秀,主動接管港樂大權仗,也是處處的旗號,既力不從心。
但只是這樣,給港樂因緣嗎?
不盡然。
我們依舊,只是沒有那麼有港樂。
而無論是多少年,它們依然耐久住著咀嚼的時光,經得起美好的時光。
當旋律響起。
在,無論70後、80後、90後,甚至是00後,都駐足留步。
即使你我不相識,即使你我不會粵語。我們依舊搭著肩,齊聲合唱。
那一刻,情懷超越了音樂本身。
那一刻,我們知道——
紫荊花永開,香江永奔流。
來日縱使千闕歌,港樂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