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6, 2024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Sponsor Link

在香港最保值的東西就是房產、物業,俗稱“磚頭”,想要做投資又不想冒太大的風險,投資磚頭就最實際,這也算是真理。所以賭王最小兒子何猷君曾指出母親(梁安琪)對消耗性的奢侈品,比如游艇、直升飛機、名車等一點都不鍾情,不如買磚頭來得實際,只有磚頭不需要保養,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來越值錢,可見梁安琪的“覺悟”有多高。連富豪都這麼覺得,一般的名人,若是有閒錢就更是樂意投資到房產中,比如現年66歲的任達華,被稱為香港“樓王”,就是因為喜歡投資磚頭,不過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原來任達華投資房產多年,卻從來沒有以私人名義買過樓,直到66歲的時候才在香港“首度”置業,他以3740萬買了一套面積1094方尺(約合102平方米)的半山豪宅。

Sponsor Link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在香港有句俗話叫,“什麼都會倒,唯獨樓市不會倒”,這無不說明房地產在香港一直是欣欣向榮,因為香港地少人多,大部分的房產(豪宅)只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所以香港富豪們發家致富基本上都離不開房地產。重點是沒有任何單位能夠把控房產地價,所以“磚頭”的價格整體只會上漲不會跌,偶爾的下滑真的就是偶爾,這符合的是市場規律的升跌。就好比2020年受到疫情衝擊,香港樓市一度遇冷,導致房價下滑,但是也沒多久,房地產業又興盛了起來,來到這個階段也算是一個小高峰。因此,任達華在四月底以3740萬元連車位購入的豪宅,樓價就創下了同類型單位的新高。

Sponsor Link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任達華在這一波樓價高峰的時候入市買樓,除了說明市道好之外,也證明他有錢,樓王絕非浪得虛名。任達華70年代出道,經歷過香港電視產業的黃金時期,香港電影的流金歲月,在不少劇集、電影中都有精彩的演出,70年代的時候就已經頗具知名,80、90年代在電影市場大放異彩,多以型男的姿態示人,身價水漲船高,千禧年後又頻頻在頒獎禮上大有斬獲,等同為自己鍍了一層金,後來往內地、好萊塢發展,片酬都相當可觀,所以任達華有錢是不爭的事實。而任達華亦是喜歡投資之人,特別喜歡投資磚頭,這才會有娛樂圈“樓王”的美譽。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任達華從90年代就開始投資物業,僅僅在香港一地先後持有過約30個住宅以及舖位,而在香港之外,他在內地的北京、上海,海外的倫敦、紐約、意大利都持有物業,內地以及海外的物業總計也有逾30個在手,可想而知他的身家有多豐厚。對於喜歡投資買磚頭這件事,任達華倒也不避諱,直言就是因為買樓“實際”且安心才這麼做。值得一提的是,在樓市身經百戰的任達華一直都沒有以個人名義置業,直到2021年才以“首置”的身份買樓。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豪宅外景觀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房子內部

Sponsor Link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在香港買樓其實也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任何人持有多少的物業,在何處持有都能查詢到,所以很多名人不會以私人名義置業,或是以聯名,或是以公司的名義買房,任達華也是如此,他最慣常與妻子琦琦聯名持有物業,待到價格合適之後就出售賺取差價。2021年初他才將與琦琦共同持有的太子基隆街地舖出讓,當年他以1500萬的價格買入,如今被財團以3500萬的價格收購,賬面賺了2000萬,升值1.5倍。而在四月底任達華首次以個人名義買樓,這也是有特別用意的,在香港但凡首次置業,都會有印花稅上的優惠,所以名人都很會把握這個第一次,而任達華此次買房僅僅需要付樓價4.25%的印花稅,優惠了很多。

任達華斥資3740萬買豪宅,海內外物業逾60處,娛樂圈樓王名副其實

對於首次置業,且被公開,任達華公開回應,表示香港是我的家,我愛我的家,直言對香港未來(樓市)充滿信心。另外他也表示會選擇此處是因為這套物業能夠看到香港最美麗的夜景。而在被問及是用來自住還是出租的時候,任達華表態含糊,直言出租或是自住都可以,如果不出租,景色那麼美偶爾去住一下也不錯。其實任達華在香港持有多處房產,比此處景觀更美的房產也不少,相信他買下這套房子,用來收租或是升值應該才是最佳選擇。要知道這套房產的原業主是在九年前以2500萬元購入,持貨九年後賬面獲利1240萬,升值了五成,可見升值空間很大,任達華只要長期持有就不會吃虧。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Foodlife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