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17, 2024

日本研究:吃地瓜既能殺死98%的癌細胞,還能降血糖?真相來了

Sponsor Link

「紅薯是抗癌之王,日本的研究說了,所有的食物裡,就數它殺癌細胞最厲害!」

張大爺今年75歲了,自從知道老友劉大爺得了肺癌過世後,心裡就十分恐慌,害怕有一天自己也會得癌,一直在尋找些能預防癌症的方法。

Sponsor Link

有一天,在菜市場上遇到了陳大爺,兩人聊起這件事後,陳大爺突然抬了抬手上剛買的紅薯,這才有了開頭的那句話。

張大爺聽完後半信半疑,但想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也跟著買了一大袋紅薯回去,開始一日三餐吃。時間長了,身體反而越吃越差,開始出現腹脹,甚至胃酸倒流。

一、日本研究:地瓜是“抗癌之王”,能殺死癌細胞?

地瓜又稱甘藷、番薯、地瓜等,是廣受我們喜愛的食物。網路上更是流傳著它是抗癌蔬菜榜排名第一的食物,幾塊錢一公斤的紅薯真的那麼神奇嗎?

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曾進行過一項調查,研究人員對26萬人的飲食生活習慣進行了追蹤調查,結果發現蔬菜的確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而在20種常見的蔬菜中,地瓜的抗癌作用最強。具體來看,地瓜萃取物可消滅98.7%的癌細胞,即便是生地瓜的萃取物,也能抑制94.4%的癌細胞。

之後在小鼠的實驗上,更驗證了這個結果。研究人員在癌症小鼠身上使用紅薯萃取物,結果發現癌細胞物質被成功清除。這個結果令人振奮,那是否就暗示地瓜可起到抗癌作用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這個研究存在較大的局限性,一是其是在動物實驗上進行的,所得到的結果不能直接推論至人體;二是實驗中所使用的為紅薯提取物,這和直接吃地瓜也不能畫等號。地瓜是否有抗癌作用,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王思露表示,誘發癌症發生的原因十分複雜,包括有遺傳病史、年齡、體重、性別、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等,甚至很多癌症的發生都沒有明確病因,單單想通過飲食或是某一種食物來起到抗癌作用,是不切實際的。

不可否認,在某些食物內的確有一定量的抗氧化物質、增強免疫力物質,但都沒有具體數值的說明。以地瓜為例,我們需要吃多少地瓜能增強免疫力?都沒有明確的說法,所以地瓜可抗癌的說法是不可信的。

二、吃地瓜到底是升血糖還是降血糖,糖友可以吃嗎?

關於紅薯這個食物,糖尿病患者對於其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有人說它甜度很高吃了會升糖,有人說它是粗糧吃了可以降糖,到底哪個說法是正確的呢?

判斷食物對升糖影響的參考值是升糖指數(GI),地瓜的GI值為77、米飯為80,二者都屬於高GI的食物。而且不同烹調方式下的地瓜GI值也有較大差異。

去皮烤製的紅薯GI值直接會飆升到94,和葡萄糖GI值100的數值接近,食用後很快會導致血糖上升,糖友最好不要吃烤地瓜。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那為什麼會有地瓜可以降血糖的說法呢?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設第四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成志鋒指出,地瓜降血糖的說法主要源自於2個因素,一是地瓜相較於精細米麵,碳水化合物含量會低一些,熱量也只有米飯的1/ 3左右;二是蕃薯內的纖維素、果膠含量較高,可延緩食物內糖、脂肪的吸收速度,熱量和脂肪不容易超標。

真的想吃地瓜的話,糖友可以適量食用煮紅薯,在食用的時候也要注意控制量,最好搭配一些蔬菜、高蛋白的食物,延緩餐後血糖上升的速度。

需要提醒的是,在吃地瓜的時候最好不要吃米飯了,否則容易導致身體攝取過量碳水化合物,也會造成血糖上升。

三、地瓜好處不少,但要注意“4不吃”

《本草綱目》內記載地瓜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副主任范小芬也表示,地瓜內有澱粉、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成分,適量食用可為健康帶來不少的好處。

但要注意,吃地瓜時要記住「4個不吃」。

1.脾胃不好的人不吃

對於本身脾胃虛弱、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一般不建議吃地瓜。因為地瓜內的糖分會促進胃酸分泌,讓胃部壓力增強,容易加重自身的不適。

2.發霉的地瓜不吃

發霉的地瓜會產生毒素甘藷酮,這種毒素耐高溫,即使煮熟後也無法破壞,所以一旦地瓜發黴要及時丟棄。

如果是發芽的地瓜,一般是可以正常食用,不過營養、口感會打折扣。

Sponsor Link

3.不煮透的不吃

沒有煮熟的地瓜內有大量的澱粉顆粒,進入體內後難以消化,且會在胃腸道內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容易引起腹脹、放屁等症狀出現。

4.和柿子一起不吃

蕃薯和柿子的食用間隔至少要有5小時,因為紅薯內的糖分會促進胃酸分泌,會與柿子內的鞣酸、果膠發生沉澱反應,產生不可溶解的硬塊,容易給胃部帶來負擔,甚至會引起胃腸道出血、胃潰瘍發生。

紅薯是我們身邊很常見的食物,雖然好處很多,但也沒有達到「抗癌」這麼神奇的效用,在吃紅薯時也得多多留意,發黴、沒煮透的紅薯不要吃。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Foodlife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