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是一名護士,雖然還是實習生,但她認為與正式護士的區別只差一張證了,因為她在醫院實習的這幾個月來,實習護士的活她要幹,那些本科室護士的活她也得乾,小麗是有苦也說不得,有時候受了委屈只能偷偷地躲著哭。
小麗上一天班,八個小時,幾乎是沒有時間坐的,從晨間護理到輸液打針,之後量體溫、測血壓、做霧化、鋪床、接新病人,馬不停蹄地處理完這些,已經是幾個小時過去了,偶爾清閒的時候可以坐著休息一下,但各位老師們總有各種事情要她幫忙,要不就是碰到護士長查崗,這種時候實習護士是千萬不能坐著的,沒有事情幹也要裝作有事情幹,不然就會麻煩上身。
小麗每天能走上一兩萬,每次下了班,腿都是酸痛的,有時候到了第二天,雙腿還是隱隱作痛,但第二天還是要上班。小麗沒有辦法,必須過了實習期,拿到實習證明,才能回學校順利畢業。
就這樣小麗實習了半年時間,有一天小麗洗完澡,發現自己小腿後面的靜脈好像凸出得有些明顯,小麗立馬想到靜脈曲張,但想了一會就安慰自己,心想應該不是的,靜脈曲張比這誇張多了,所以小麗並沒有放在心上。
在那天之後,小麗感覺小腿總是有酸脹感,走路的時候感覺下肢很重,有種綁著沙袋走路的感覺,有時候雙腿還會出現浮腫,不過第二天早上這些症狀又會消失,因此小麗也一直將這些症狀歸結於上班太累導致的。
直到小麗發現小腿上靜脈擴張,可以淺淺看到一條條“蚯蚓”,並且周圍皮膚發紅,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她立馬到了實習的醫院,醫生看到她的小腿,就直接說:“你這是靜脈曲張啊,妹妹。”
隨即做了交通靜脈瓣膜功能試驗,已經提示交通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靜脈造影提示靜脈血流速度緩慢,淺靜脈增粗扭曲,交通靜脈瓣膜消失。小麗被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
小麗雖然是醫學生,但對這方面並不了解,雖然有些害怕,也只能盡量保持冷靜問醫生:“老師,這種狀況嚴重嗎?”
醫生也看出來她很緊張,安慰她說:“放心吧妹妹,不用太擔心,積極治療,平時多注意,不會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的,只是這樣穿裙子就有些不太好看啦。”
小麗也看了看自己的腿,心裡還是有些不開心,但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安心接受治療。
我們多多少少看到過別人腿上靜脈形如“蚯蚓”,這種情況多半就是下肢靜脈曲張。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重點了解下肢靜脈曲張這種疾病,以及患上下肢靜脈曲張,有這兩種鍛煉方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還有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一、什麼是下肢靜脈曲張?
下肢靜脈曲張,簡單來說就是下肢靜脈功能障礙導致的疾病。下肢靜脈曲張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大隱靜脈曲張,分佈範圍廣,可見於整個下肢。另一種是小腿靜脈曲張,分佈於小腿後側,這種比較常見。
引發下肢靜脈曲張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 其一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先天性疾病,如果是先天性的淺靜脈壁薄弱,即使不承受壓力,靜脈也容易擴張、迂曲,血液逆流,遠端瓣膜被破壞,靜脈內壓力升高,從而形成靜脈曲張。
- 其二是靜脈瓣膜結構與功能不良,這種情況也要從兩方面來說,一方面是先天性原因,先天性的靜脈瓣膜薄弱,容易使血液逆流,靜脈瓣膜也會因此無法緊密閉合,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從而引起靜脈曲張。
一方面是後天性原因,比如像小麗一樣長時間站立,或長時間久坐,長期乾重體力活動,會造成下肢血液循環速度減慢,淤積,導致靜脈內壓力過大,靜脈管腔被迫擴大,但靜脈瓣膜這時候沒有增大,瓣膜就會出現關閉不全的情況,從而引起靜脈曲張。
日常生活中還有一些誘發因素也會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比如年齡增長,隨著年齡的增長,靜脈瓣膜張力降低,下肢靜脈血液循環速度也會逐漸減慢,血液回流困難,下肢靜脈處於高壓狀態,最終導致靜脈曲張。
體重也與下肢靜脈曲張有一定的關係,肥胖人群比體重正常人群更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這是因為體重越重,下肢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程度也就越大,而且肥胖人群血液相對來說要更粘稠,使其血液回流受阻更加嚴重,長期以往,就會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生。
還有各種能引起腹腔壓力增高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誘發下肢靜脈曲張,比如排尿困難、反复咳嗽、妊娠等情況。
患上下肢靜脈曲張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只能感覺到雙腿輕微的酸脹感,或是感覺下肢沉重,大部分人不會引起注意,以為是之前工作等其他原因導致的。
隨著疾病的發展,患者雙腿酸脹感越發嚴重,雙下肢乏力沉重,這種症狀在長時間站立後更加嚴重,在平躺或下肢抬高時症狀可以輕微緩解。
有些患者還會出現輕度的水腫,雙腿抽筋。直到患者發現下肢靜脈凸起明顯,彎彎曲曲的,就好像一條條的“蚯蚓”趴在腿上,這時候就比較嚴重了。
如果病程發展比較慢,時間延長,患者還會表現為小腿以下的皮膚改變,如皮膚萎縮,皮膚顏色變黑,脫屑,皮膚長出硬結,或是皮膚感染,長出濕疹等症狀。再不積極治療,就會出現出現、潰爛、淺靜脈炎等並發症。
下肢靜脈曲張採取對症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服用黃酮類、七葉皂苷類等靜脈活性藥物,提高靜脈張力,促進靜脈回流;治療炎症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物;服用邁之靈、地奧司明提高靜脈管腔張力,緩解雙腿不適感。
除了藥物治療外,保守治療的手段還有壓力治療,主要是用彈力繃帶外部加壓或是穿彈力襪,其目的是改善下肢沉重乏力等不適感。這種治療手段只能延緩病情發展,並不能使已經曲張的靜脈消失。
下肢靜脈曲張也是一種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除了藥物治療外,生活方式也要做出調整,避免下肢長時間站立或坐著,重體力勞動也盡量避免,選擇合適的彈力襪,可以減輕下肢靜脈曲張。
不管是已經患上下肢靜脈曲張,還是健康人群,這兩種鍛煉方法,每天沒事的時候做一做,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有好處。
二、2個鍛煉動作,可促進血液循環
1.椅子抬腿
坐在椅子上,大腿與地面平行,雙腳正常踩在地面上,然後一條腿抬起,使其整條腿都與地面平行,腳板向下壓直,時間維持5s,隨即腳板向上,向身體方向躬起,同樣堅持5s。重複上述動作,一上一下為一組,重複5組。
2. 交叉腿觸踝
身體站直,站在地面上,左右腿交叉,然後緩慢彎腰,雙手慢慢向下靠近腳踝部位,停留5s,然後起身。這個動作對於柔韌性不好的人有些難度,往往難以靠近腳踝,不用急於求成,以免傷到脊柱,慢慢地練習,逐漸往下壓。
這2個鍛煉動作,都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我們要有意識地進行鍛煉,減少下肢靜脈曲張的可能性。患上下肢靜脈曲張的人群,適當的鍛煉,也可以不促進血液回流。日常生活中,我們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呢,接著往下看。
三、如何預防下肢靜脈曲張
首先盡量避免久站久坐
有許多職業都會出現久站久坐的情況,如小麗的護士職業、教師、農作人員都需要長時間的站立,而一些在辦公室的上班族則需要長時間的坐著,這兩種情況都很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
既然無法改變工作環境,我們就採取一些措施,比如久坐了一段時間,可以起來活動一下四肢,藉著上廁所的時間,散散步等。久站了一段時間就找機會坐下來休息一會,或是站立時抬高下肢,可以緩解下肢壓力,讓靜脈回流。
其次彈力襪的使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醫護人員已經使用了彈力襪,其他工作崗位的人群也可以使用,彈力襪穿在裡面,也不影響其美觀,還可以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不過彈力襪的使用時間不能過長,在休息或睡覺時要取下來。
最後我們要進行適當的運動
特別是從事久站久坐職業的人群,比如跑步、快走、游泳等,可以適當的放鬆腿部肌肉,還能鍛煉腓腸肌等部位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促進靜脈回流。不過要注意運動的量,以免拉傷肌肉。運動後及時做好拉伸及放鬆,以免肌肉緊繃,乳酸堆積,引起肌肉酸痛。
總結:通過小麗的例子,我們學習了下肢靜脈曲張這種疾病,大家對其印象最深的就是下肢會出現一條條的“蚯蚓”在爬,總之,患上下肢靜脈曲張,不要不當回事,也要及時治療,以免病情加重,影響正常生活工作。平時沒事的時候可以練一練上述2種鍛煉動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