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今年22歲,今年剛畢業,從大學開始,她每天早上醒來時脖子和頭髮總是濕漉漉的,剛開始她並沒有在意。因為症狀剛出現時是在炎熱的夏季。
天氣炎熱,出汗多也是情理之中,這並沒有引起小常的關注,誰知隨著冬天的到來,她頭頸出汗的症狀越來越嚴重。溫度的降低並沒有使出汗的症狀得以緩解。
並且伴隨出汗越來越多,她感到身上總是沒什麼力氣。臉色也遠不如從前紅潤。但是小常去醫院掛遍科室也沒有醫生幫她找到明確的病因。
無奈之下,尋求廣大網友的幫助,在大家的建議下,小常去看了中醫。
果然這次小常是找對地方了,醫生把脈之後就找到了她的問題,列出的條條症狀是正中小常下懷。
大家如果有和小常症狀一樣的讀者,不妨一起對照看看自己是不是以下五個原因導致。
氣虛所致發汗
氣虛之人症狀非常之多,稍微活動時大汗淋漓、易感疲憊、唾液分泌過多、時不時呼吸困難和體重增加等都是氣虛的表現,但諸多症狀通常不會單個出現,而是合併出現。
氣在中醫上屬陽性,具有控制毛孔開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固攝的功能。當氣虧損時,毛孔開合能力受到限制,體內的汗液排出不受控制,這就導致汗液多外洩。
與此同時,白天陽氣不足,出汗症狀更加明顯。頭部作為陽氣匯聚之地,頭面部出汗相對於其它部位更多。汗液通常為冷汗,且排汗後身體怕冷。凡此種種,皆是陽氣不足的表現。
肺部虧損所致汗多
中醫典籍記載,肺主氣,肺氣不足時,多發出汗、氣短等症狀。肺虛出現汗多的主要原因在於肺氣不足,汗孔失閉不守,從而導致汗液易於外洩。
一些肺部疾病也常導致肺陰虛多汗,肺部疾病出現常伴隨乾咳、聲音嘶啞、潮熱盜汗等症狀。臨床上常用玉竹、桑葉等藥材結合其他藥物調和使用。
除喝藥緩解症狀之外,許多患者還會採用物理治療的方法緩和疼痛。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針灸的方式刺激合谷、後溪、魚際等穴位也能很大程度上起到治療的作用。
病從口入,生活習慣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非常之大,調整生活方式、飲食調理以及在生活中註意休息,避免熬夜,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都是我們最低成本保護健康的手段。
濕熱之氣導致汗液上行
眾所周知,濕氣性質濁重、鬱久化熱。而熱氣炎上,濕氣被熱氣蒸騰時,熱氣到達頭面部,頭面部就會產生出汗的情況。這種汗液,在你觸摸時,往往是黏膩的手感。不如運動出汗般清爽。
這表明身體也處於一種不干爽的狀態之中,除頭面部出汗的症狀,還多見頭臉出油嚴重。很多女孩子的頭髮經常洗,仍呈現油膩膩的狀態,大多也是這個原因。
舌頭上是舌苔的表現也是該病症的直觀表現,通常有這些症狀的病人舌苔呈現黃厚膩。雙腿無力、口感舌燥、口臭、大便粘膩等問題的出現也預示著濕熱之氣加重。
火旺陰虛盛所致夜晚汗多
上文中小常午睡、晚上出汗較多,醒來後常常領口部分都是濕漉漉一大片。醫生診斷為陽氣外洩,陰氣不足,虛陽上浮,導致發汗。
其實,小常時不時還會失眠、內心煩躁、總是焦躁不安。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越是焦躁不安,越是控制不住自己身體流汗的情況。“望聞問切”觀舌時,這種患者常見舌苔發紅、舌苔少或者沒有舌苔。
通常服用滋補腎水、斂陽氣補虛氣的藥物,可以達到清熱解毒、安神養心以及除煩靜心的作用。
消化不調所致發汗
胃火旺盛的人一般新陳代謝快,飢餓感來的很頻繁,現實生活中體型看起來不胖。火在人體內灼燒汗液,胃中有火,食物消化以及吸收速度加快。
火氣旺盛身體缺乏水分,人體排出口地方通常乾燥不已,大便乾結、口乾舌燥等都是極為常見的症狀。這時候,一些清熱解毒的中成藥物可以緩解身體上的不適。
每個患者由於生活環境、生活方式的不同,各自症狀也不盡相同。引起疾病的原因更是千奇百怪。除我們上述提到的五個原因之外,心脾不足,飲食結構不合理、汗腺發達等也都會造成頭面部發汗。
己之蜜糖彼之砒霜,頭面部出汗也不一定是健康損害前兆。在此,小編建議各位讀者謹遵醫囑,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