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2, 2023

裝菜的塑料袋放進冰箱,不僅有毒還致癌?提醒:2種塑料袋要少用

Sponsor Link

塑料袋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之一,但近年來關於塑料袋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的傳言越來越多,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一、裝菜的塑料袋放進冰箱,會產生致癌物?

傳言稱,平常我們看到的那些用來裝菜的五顏六色的袋子,裡面含有著色劑苯並芘、增塑劑等化學成分,用這些袋子裝食物,會毒素會轉移到食物上,不僅有毒還可能會致癌,這到底是否可信?

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袋有7種材質,標識分別是01-07,其中可以直接與食物接觸的材質為02的高密度聚乙烯以及04的低密度聚乙烯,這兩種都是超市裡常見的使用塑料袋。

那把含有的苯並芘和增塑劑的塑料袋裝菜放入冰箱是否會有毒且致癌呢?

Sponsor Link

首先來看苯並芘,主要存在於彩色塑料袋內,但是放入冰箱這種低溫且穩定的環境下,苯並芘的性質也是穩定的,不會對健康產生威脅。苯並芘真正來源較多的地方是高溫油炸、燒烤、煙熏食物以及其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內。

至於增塑劑,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的柔韌性和彈性,的確具有一定的毒性,但毒性很低,攝入後幾乎無表現。那它放入冰箱後是否會對健康產生威脅呢?有學者對此專門進行過實驗。

華商報的記者從超市購買了不同價格,但原料均為聚乙烯的1種食品包裝袋以及拿了超市的連卷塑料袋,隨後分別購買了5種蔬菜,裝入不同的塑料袋內。儲存一周後對塑料袋內食物進行了檢測,結果是均沒有檢出增塑劑。

不過日常生活中,有兩種塑料袋確實不建議使用:

一是用彩色再生塑料袋裝食物。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曹煒解釋:五顏六色的塑料袋多是再生塑料袋,原料來源複雜有些可能是用農藥、醫學/化學品包裝回收加工而來的,內裡可能會含有毒素,長期使用可能給健康帶來威脅,最好不要用來裝食物。

二是用塑料袋裝肉或富含油脂的食物,聚乙烯材質的塑料袋在長時間低溫下儲存會變得很脆,且在接觸油脂後塑料袋還可能發生溶解,讓塑料袋內的一些有害物質附著在肉類表面,人在食用後對健康較為不利。

二、人體每週吃下5克“微塑料”,3個習慣要改掉

微塑料是指粒徑<5mm的塑料纖維、顆粒、薄膜,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可能僅有微米、納米級的大小。微塑料在我們的生活中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空氣、水源、海洋內都有。當微塑料被動物誤食後,動物體內的微塑料會順著食物鏈進入人體,讓人體內也出現微塑料。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一項研究發現,在普通的外帶咖啡杯內放入一杯100℃的水,靜置20分鐘後每升水內就可以檢測到萬億個塑料納米顆粒。也就是說,在飲用一杯500ml的熱咖啡、奶茶時,就會有5千億個微塑料進入到體內。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及其團隊成員以美國人的飲食為樣本,根據食物消費種類以及不同種類食物中微塑料的含量,以及他們吸進去的空氣中的的微塑料等,估算出一人一周吃進去的微塑料大約有5g,相當於一張銀行卡的重量。

關於使用塑料用品的幾個壞習慣,可能會增加身體對於微塑料的攝入,希望你一個也不佔。

  • 塑料袋放入微波爐加熱

塑料袋放入微波爐高溫加熱時,會讓塑料袋內的塑化劑析出,溶解到食物內,長期攝入對健康不利。

  • 一次性飯盒反復加熱

一次性的塑料餐盒不建議反複使用,否則會讓身體攝入大量的微塑料,還可能會受到塑化劑影響。

  • 反複使用飲料瓶或礦泉水瓶

礦泉水瓶、飲料水瓶都屬於一次性用品,反複使用會讓塑料老化,其內裡的有害物質遷移量也會增加。如果盛裝的是一些酸性液體的話,有害物質析出的機率會更高。

三、安全使用塑料製品,要注意這3種情況

日常生活中,似乎很多地方都離不開塑料製品:打包盒、餐具、塑料袋、保鮮袋等。但塑料製品種類用途繁多,有的怕熱、有的怕油,用錯了可能會危害健康,那安全使用塑料製品,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日常不要用飲料瓶等來盛放調料、醬油等,這些調味品的容器都經過專門的實驗,不會釋放有害物質。

建議不要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這些餐具多是使用洋垃圾、工業塑膠廢棄物製成,內裡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對健康極為不利。

另外,在使用塑料製品時要注意看好其材質,一般建議塑料餐盒選擇5號、6號材質,其中5號材質的適合高溫加熱,但是抗寒性不如6號。

塑料袋對於環境污染非常大, 建議大家在日常盡量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去超市購物時可以自帶環保袋、帆布袋等,盡可能環保一些。

Loading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