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伯今年83歲,前段時間總是出現心絞痛症狀,為了明確病因醫生建議劉大伯進行心臟冠脈造影,不過之前還需要進行備皮。
正處於疫情期間,劉大伯的陪護親人只有一個,被安排去做別的事情了,只好讓新來的護士小周給劉大伯去備皮。備皮時小周聞到劉大伯身上有一股老人味,就笑著問“大伯,您這幾天沒洗澡了?”
一聽這話,劉大伯不高興了,明明入院前才洗了澡,怎麼還被人說身上有味道。
一、人變老了,都會有老人味嗎?
當我們走進老人的房間或者坐在老人身邊,有時候總能聞到一股特殊氣味,這股特殊氣味到底是從哪裡來的,老人味真的存在嗎?
2012年,一項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面的研究,研究人員將受試者分為三組: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每組有12-16人,通過讓評估者聞味道來判斷受試者的年齡,結果發現,評估者對於中年人和年輕人的氣味差異無法分辨,但能判斷出老年人的味道。
相關研究表明,老年人身上的這股味道主要是2-壬烯醛的氣味。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活動能力變差,代謝物逐漸積累,角質垃圾被細菌分解後就會產生2-壬烯醛等物質,而這種物質一般只在40歲以上的人皮膚表面才能檢測出來。
老年人產生老人味的原因,一方面是體表抗氧化物質減少、皮膚表面分泌物2-壬烯醛堆積所致的加齡臭,另外是老年人新陳代謝變慢、死皮被細菌分解產生的味道,此外,運動過少、飲食過於油膩、睡眠不佳等習慣也會導致老人味出現。
但並不是所有老年人身上的氣味都可以歸結成老人味,臨床上有些味道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徵兆:
- 酸臭、腐肉味:懷疑是胃病或胃癌
長期有酸臭、腐肉味的口臭,要警惕胃病或胃癌來襲,幽門螺桿菌可能與其他細菌一起在口腔中共存,形成尿素酶,將口腔尿素分解形成有氨臭味的物質,導致有口臭味道產生。而持續性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會誘發慢性胃病,甚至發展為胃癌。
- 爛蘋果味:懷疑是糖尿病丙酮酸中毒
血糖超標得不到控制時,體內的脂肪會被分解產生酮體,α-酮戊二酸就會有一種爛蘋果味道,一旦聞到這種味道,患者體內的酮體濃度已經很高了,很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危及生命。
- 腐腥臭:懷疑是上呼吸道疾病、肺癌
出現腐腥臭的口臭症狀,要警惕肺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上呼吸道疾病或肺癌來襲,一般是由於肺部積攢了黏液引發的味道。
- 腥臭味:懷疑是肝臟疾病
肝臟受損後,氨基酸及其他化學物質代謝受到影響,就可能產生氧化甲胺和三甲胺等物質,這些物質通過呼吸、汗液排出,身體就會有魚腥味。
二、身體的四個部位,別再過度清潔了
愛乾淨、講究個人衛生固然是好事,但過度清潔有可能適得其反,下面這幾個部位,千萬別再過度清潔了。
1、皮膚
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孫秋寧教授提醒,盡量不要用搓澡巾用力搓澡,用粗糙的粗糙巾使勁兒搓澡可能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導致皮膚變得敏感脆弱,更容易被皮膚病盯上。
2、肚臍
江蘇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支傑華提醒,肚臍皮膚比較脆弱,裡面的東西多數是汗液、灰塵等的混合物,不會影響健康。如果經常摳導致皮膚破損,可能會誘發炎症感染。
3、耳朵
廣東省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吳佩娜表示,耳屎有消毒和保護耳朵的作用,經常掏耳朵,不小心用力過度可能會導致損傷感染,還可能會誘發中耳炎。
4、鼻孔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朱雲、週玥表示,鼻腔本身是有自我清潔能力的,不宜過度清潔或者用力摳鼻屎,以免破壞鼻腔黏膜,誘發細菌感染等炎症反應。
三、50歲後做好4個習慣,老了或沒味
到了一定的歲數之後,為了延緩衰老和更好維護身體健康,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50歲以後做好這幾個習慣,老了或許不會被老人味盯上。
1、積極治療慢性疾病
老年人容易被各種慢性疾病找上門,對於一些慢性基礎疾病一定要引起重視,要積極治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從源頭上減少異味的產生。
2、清淡飲食,補充果蔬
平常要少吃韭菜、洋蔥、大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盡量選擇清淡飲食,多吃西紅柿、甜椒、莧菜等新鮮的水果蔬菜,保證營養充足。
3、勤洗澡、多換衣服
腋下、臉部周圍、後背部、脖子上等很容易堆積油脂,導致異味產生,平常一定要勤洗澡,多注重這幾個部位的清潔,衣物和床褥等越要勤更換。
4、堅持運動,穩定體重
多運動能預防慢性病,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內,保護好身體器官,避免器官損傷引發的體味。
上了年紀的老人確實可能會有老人味產生,想要老了沒味,平常要清淡飲食、勤洗澡、堅持運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