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食物是保證飲食安全的關鍵一步,在起到殺菌、滅黴作用的同時,還能提高食物風味,變得更容易消化。
同一種食物,加熱方式不同,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口感體驗。為了充分發揮食物的美味,人們經常會在廚房里大顯神通,蒸、煮、燉、煎、炸、燒烤……統統安排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不過,可並非任何烹調方式都是安全的哦,一些高溫烹調雖然能讓食物熟透,但對健康有不良的影響,而近期還有新研究發現,高溫烹調的食物,甚至能夠損傷人體DNA。
那麼高溫烹調都有哪些危害呢?使用什麼樣的烹調手段更健康呢?下邊咱們就詳細聊聊。
怎樣算高溫烹調?
高溫烹調,是指在高溫下對食材進行加熱和處理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如果烹調溫度超過了120℃ 就算是高溫烹調了。
常見的高溫烹調包括煎炸、燒烤、烤箱烤製等。比如,煎炸食物的時候,溫度一般為140~200℃;電烤溫度在225~240℃、烤箱烤製一般可將溫度調節到230℃,有的為250℃;而炭火烤溫度可高達350 ℃。[1]
高溫烹調有啥危害?
高溫烹調的食物大多比低溫烹調好吃,容易刺激味蕾,激發食慾,但對健康的危害卻不容小覷。
破壞食材營養
烹調溫度會直接影響食材的營養價值。高溫烹調會造成維生素C、維生素B 族、維生素E 等營養素損失。如果是長時間高溫加熱,會讓營養損失變得更為明顯。比如在油炸食物時,維生素A 會部分溶解在烹調油中損失,維生素E 的損失會達到70%~90%。[1]
產生反式脂肪酸
高溫烹調中的油炸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還會隨著油炸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主要來源於食用油中不飽和脂肪酸的氧化裂解和異構化,與煎炸的是啥食物關係不大。
並且不同的烹調油產生反式脂肪酸的能力有差異,葵花籽油中反式亞油酸總含量最多,約12 毫克/克;菜籽油反式亞麻酸的含量也不低,為6~9毫克/克;花生油中反式油酸含量最低,約0.6 毫克/克;在煎炸過程中,大豆油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無顯著變化。[2]
相比之下,如果要煎炸食物,選擇大豆油和花生油比葵花籽油和菜籽油相對更好。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產生致癌物
高溫烹調的方式會促使食物生成丙烯酰胺、雜環胺、苯並芘等致癌物。
當加熱溫度超過120℃,會促使丙烯酰胺的生產,它屬於2A 類致癌物,主要表現在富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食物中,比如烤饅頭片、麵包片、油炸薯片等;
當溫度超過200℃,會使富含蛋白質的食物生成更多的雜環胺,雜環胺可與有機體內遺傳物質DNA形成加合物,因而呈現出較強的致癌和致突變性,致癌性比亞硝胺、黃曲霉毒素B1 和苯並(α)芘高10 倍;[3]
油炸溫度低於240℃ 時,油炸食品中苯並芘生成量相對較少;
當油炸溫度超過270℃,產生的油煙及煎炸食品中苯並芘的含量較高,[4]主要表現在煎炸或燒烤脂肪較高的食物中,是多環芳烴中致癌性最強的一種。
另外,經常食用高溫烹調的紅肉,與大腸癌、胰腺癌以及代謝綜合徵相關,比如2 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損傷DNA
近日,來自斯坦福大學的研究團隊的動物研究發現了高溫烹調的新“罪證”:可能會誘發DNA 損傷。[5]
研究中提到,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高溫烹調會破壞食物中的DNA。實驗中將碎牛肉(瘦肉率80%)、碎豬肉(瘦肉率80%)和土豆,在煮沸(約100°C)20 分鐘或烤箱設定的220°C 溫度下烤15 分鐘後,然後提取DNA,並與未烹調的這些食材進行對比。
結果顯示,與未烹調的食物相比,這些食物被加熱之後DNA 都出現了明顯的損傷。相對來說,肉類的DNA 損傷量比土豆明顯,並且高溫烹調下更為嚴重。而這些損傷的DNA,能夠損傷實驗室培養的人類細胞和小鼠的腸道細胞的DNA。
這意味著高溫烹飪對食物本身DNA 的損害,可能會影響到人類的健康,增加癌症風險。
烹調食物健康提醒
既然高溫烹調危害這麼多,那麼要想健康吃喝,還真得注意烹調方式了。在烹調食物上,有以下6 個建議,下廚的時候一定得注意。
先洗後切
如果先切後洗,會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易從食材切口處流失,先洗後切能最大化保留食材的營養。
多選擇低溫烹調
蒸、煮、燉是最推薦的低溫烹調方式,旺火快炒也尚可。適當蒸煮可以促進食物蛋白質變性、軟化膳食纖維、有利於改善菜品口感;蒸有利於營養的保留;旺火快炒比較適合絕大多數菜餚,可以適當採用上漿掛糊等方式,保留更多的營養。
讓很多小伙伴比較為難的是不知道如何判斷油溫,可以這樣來做:當油加熱到有響動,並開始稍微有翻動的時候,油溫一般在90~140℃,也可以等油稍微加熱一會就扔進去1 個蔥花,如果蔥花周圍有輕微冒泡就可以開始炒菜了;倘若油面平靜並開始生成大量油煙,溫度就在180~230℃ 了,會產生較多的有害物質。[6]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及時刷鍋
大多數家庭每餐不會只吃1 個菜,在烹調多個菜餚的時候,有的人會犯懶不刷鍋,直接放油就繼續做下一道菜,這樣可不建議。因為炒完第一道菜之後鍋表面會附著很多食物殘渣和剩下的油脂,如果繼續用來做第二道菜,之前的食物殘渣就會焦糊,進而產生致癌物,殘留的油脂也會因為二次加熱產生有害成分。
所以,如果要做多個菜餚,別偷懶,一定要及時刷鍋呀!
控制烹調時間
無論是炒菜、煮菜還是燉菜,都別烹調過長時間。雖然這些都是我們比較推薦的健康烹調方式,但烹調時間越久會導致營養流失更多。
比如燉菜10 分鐘,維生素C 損失率為0.4%~45.2%,燉30 分鐘營養損失會顯著增加,達到了11.4%~66.9%。[7]
提前開抽油煙機
烹調油煙中含約有220 種成分,並且含有苯並芘、揮發性亞硝胺、雜環胺類化合物等致突變物和致癌物;[8]烹調油煙還會通過氧化損傷引起心血管疾病。
所以,做菜的時候一定要先打開抽油煙機,而且要全程開著,最好再戴上口罩。
菜做好後及時吃
菜餚做好之後要儘早食用,長時間放置不僅會給微生物污染提供機會,還會增加營養成分的損失。
總結:
高溫烹調雖然很香,但為了健康著想,還是少吃吧,偶爾享受一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