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兄弟姐妹圍桌吃飯。
長大了,不管你走多遠,逢年過節時,還是要回到父母,和兄弟姐妹吃頓飯。
父母過世後,家裡有喜事,仍舊要去湊個熱鬧,作為叔叔舅舅的你,還得坐上席。
當你很老了,走不動了,兄弟姐妹提著禮物來看你……
打不斷的是情,罵不走的是愛,割捨不掉的是血脈。
人這一生,怎麼可以斷了自己的手足呢?既然斷不了,手足如何相處呢?這是很多家庭需要思考的問題。
要懂得,聚會吃飯是平常事,不足為奇,最令人欣慰的感情,體現在以下三句話裡。
01
第一,“潤物細無聲”: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不動聲色地幫忙。
劉伯溫在《鬱離子》裡寫道:“雲,山出也,而山以之靈;煙,火出也,而火以之畜。不亦異哉?”
雲霧繚繞在山間,讓山有了靈氣;當煙霧從家裡冒出來的時候,卻會黯淡無光,這是多麼奇怪的事情啊。
都是“霧”,但是在不同的地方,作用不同。雲霧是點綴,煙霧是遮蓋。並且,煙霧的出現,意味著火勢不夠旺盛。
把劉伯溫的話,引入到兄弟姐妹的關係裡,就變成了這樣的意思:你拿一千塊錢,給落難的弟兄,這是雪中送炭,變成了山里的雲霧,恰如其分;你要是拿起給富豪姐姐,就是錦上添花,姐姐不在乎,你的錢就是煙霧,嗆人。
兄弟姐妹需要互幫互助,可是幫忙的方式要“恰如其分”,不要是單純的“借錢、介紹或安排工作”等。
很喜歡一句話:“發自己的光,但不要吹手足的燈。”
每個人都要自己變好,同時不要小看了身邊人的理想和鬥志,就是一個看起來廢掉的人,也要加以鼓勵、支持,也許來日,他就變成了土豪。
具體來說,建議你用這幾種方法,幫助落難的兄弟姐妹。
一是藉助喜事,給一個很大的紅包,讓對方走出困境。比方說,弟弟的女兒考上大學了,但是沒有學費,你給一個五千元的紅包,可以解決大問題。
二是遇到難事,不動聲色地墊付資金,給對方更多的溫暖。比方說,某個人住院了,你墊付了錢,解燃眉之急。
三是對於有矛盾的兄弟姐妹,你可以把錢給父母,轉交給他,避免正面衝突。
借錢要明算賬,幫忙多半是“糊塗賬”,你要把握兩者的平衡。不要到處嚷嚷,自己對兄弟姐妹有多好,讓這份人情,越來越沉重。
02
第二,“枉費心神空計較”:在矛盾來臨的時候,一切向前看。
算來算去,算到自己頭上;千算萬算,一場空。很多古訓,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做人別算計。
可是很多兄弟姐妹,習慣了斤斤計較。今天有人從母親家,拿走了一隻雞;明天有人從父親手裡,拿走了一個古董;回頭自己買了一雙鞋子給母親,但是其他的人沒有買……
鬧得最兇的,往往是那些習慣爭執雞毛蒜皮的人,不一定是那個最窮的人。
在知乎上,一個女子描述了她和男友、準公公婆婆、準哥哥嫂子相處的過程。
一大家人,都在一座城裡生活,公公婆婆本在哥哥嫂子家帶孫子,因為住房很小,就搬到了女子和男友的租的套間居住。
本來,家裡多幾個人住,也沒有關係,但是哥哥嫂子很摳門,從來不承擔生活費用,連自己的孩子花的錢,也不聞不問。
當女子和男友買了新房子之後,還要不要和公公婆婆、侄子一起住,就變成了一塊心病。畢竟,要做出長期打算了。
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去面對,就會變成“暗中計較”;如果鬧起來,就是明著較勁,左右為難。家庭矛盾,變成了心病,遲早有一天會情緒爆發。
最好是坐下來溝通,把問題擺出來。在大事上說清楚,在小事上多包容;千萬不要得過且過,要想一想十年、二十年的事情。
家庭的格局大了,關係上就沒有“磕磕碰碰”,生活中的刺就少了。做人要看遠方,以後還得相處,還可能會有互相依靠的時候。
03
第三,“水利萬物而不爭”:在內心不平衡的時候,把付出當成行善積德。
詩人說:“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任何事情,有利有弊,任何人都有缺點和優點。如果你盯著兄弟姐妹的錢,還對比自己的寒酸,也會有仇富的想法;你看著家庭利益,慢慢流入某個人的小家庭,難免會心寒、氣憤。
母親生養了幾個孩子,但是無法保證不偏心,更不能保證所有的孩子,都是人中龍鳳。
有道是,水往低處流。
如果你在有錢有勢的人,那麼你的財富和影響力會流向普通的兄弟姐妹家,這是自然規律。並且父母也是這樣要求的。
很多人,可以拿著紅包去給外面的窮苦人,但是對家里人,卻很冷漠。這是本末倒置。
如果你自己混得不差,那麼兄弟姐妹得了什麼好處,就當成是施捨,這樣的話,你就心靈輕鬆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何必難受呢?
水,滋養了大地,也沒有爭奪功勞;反而是那些賣水的人,爭得面紅耳赤。我們要反思自己,起碼在家裡,讓自己擁有水的本性。
04
如果說,缺胳膊少腿的人,是殘疾人;兄弟姐妹缺愛的家庭,就是殘疾家庭。
你連自己的家人都容不下,還談什麼“平天下”?簡直是搞笑。
吃飯喝酒,是客套,關鍵還得看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