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任何家庭都希望财富越来越多,但是有的家庭,却一直穷困潦倒。
也有一些家庭,赚钱不少,但是到了年底,认真算一算,反而亏空了。
说到底,财富是有因果的,总是留给有准备、能流汗、能坚持到底的人。
趁着过年的机会,研究新年获取财富、留住财富的方法,很有必要。
建议大家,做好以下五件事。
01
“一年之计在于春”:制定规划。
作为70后的我,小时候过年,常常听父亲说,这块地很肥沃,但是阳光不够充足,适合种晚熟的稻谷;另外一片旱地,种红薯很合适,但是要增加肥料;还有门口的鱼塘,不要再养鲫鱼了,要养草鱼。
说来说去,就是想办法让土地里长出金子来。
过完年,父亲对土地的管理,就心中有谱了。母亲下地干活,也能摸着头脑,不会帮倒忙。
马云说过:“商业计划绝对不是一个销售计划,里面有无数细节,无数人才的运营。”
除了笼统的计划,还得有阶段性的计划,有意外情况的应对计划。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一年的工作,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收入自然也会心中有数。
02
“心往一处想”:统一目标。
平时,一家人也难得聚齐。过年了,就一定会吃团圆饭,也会在一起聊天。
如果有家庭计划了,就一起说一说,进一步达成共识,形成一些具体的目标。
比方说,家里安排中年男人去管理店铺,就应该知道,一季度要完成什么事情,二季度更换什么商品,三季度依靠什么节日等。
没有具体的目标,就是计划无法落实的征兆。不留神,就把计划变成了口号。
同时,要有目标管理。定期说一说实现目标的进度、难度。
只要所有的人,都往一个地方想,那么行动就会比较一致,从而形成合力。有难题,大家一起来,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家庭不聚财,往往是各自为政,都把钱花光了,各自花钱的方式和目标不一样,导致做了无用功,甚至互相埋怨。
03
“众人种树树成林”:分工协作。
军事家孙武说过:“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
一个军队,有将军,也有士兵,还有驾车、做饭的人。
种树的时候,有人扛起树苗,有人挖坑,有人浇水,有人施肥。
一个家庭,每个人的特长不一样,工作也不一样,如果不分配好,就会一哄而散,或者一哄而上。
谈一谈,今年谁负责赚钱,谁负责赡养老人和教育孩子,谁管理财产,谁管一日三餐……既有分工,又能挤出时间,互相照顾。这样的管家模式,可以稳住家庭的收入,也保证日常运作。
04
“小处不省钱袋空”:坚持勤俭。
《格言联璧》里说:“治家忌宽,而尤忌严;居家忌奢,而尤忌啬。”
很多家庭不聚财,是因为花钱的速度太快了,超过了赚钱的速度,或者两者的速度一样,导致一年到头,都“甩手过”。
过年了,一家人都谈一谈,自己还能从哪些方面省钱,在哪些方面太大方了。
我的表哥老郭,靠种柑橘为生。
他到了年底,算了一笔账,发现自己辛苦了一年,钱并没有增加。其原因有几点:第一,购买农药和肥料的时候,没有货比三家,因此常常高价买进;第二,农闲的时候,喜欢打牌,常常输钱;第三,妻子购买的零食太多,对孩子太惯着了……
经过反思和改正,表哥在来年,有了存款两万。
要明白一个道理,赚钱是“挥汗如雨”,存款是“一日一钱”,败家是“一泻千里”。
如果你的家庭要有存款,就得减少日常开销,大家一起省钱,还互相监督。
05
“一个好汉三个帮”:团结亲友。
过年了,我们会走亲访友,带着祝福,带着礼物。常常,会在亲友家吃顿饭,或者请亲友到自己吃饭。
借助走访的机会,打听一下,大家都在从事什么行业,走什么发财的路。
总有一个亲友,会给你一些发财的机会,或者给你一条明路。
比方说,失业在家的你,通过亲友的介绍,去某地打工。等你站稳脚了,又能拉着爱人去打工。孩子也能在工厂附近读书。
还比方说,你做生意,借助亲戚朋友的人脉,进行推广。从而你的生意圈就扩大了。众人拾柴的格局形成了,你就不愁销路,不愁钱从哪里来了。
不要单纯和亲友,就是吃吃喝喝,比谁的酒量大,看谁的烟更加高级。这是毫无意义的。
静下来,好好吃饭和聊天,多谋划一年的赚钱套路,多一些互帮互助,才是对的。
06
蒙泰格尼说过:“管理一个家庭的麻烦,并不少于治理一个国家。”
想要家庭变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要杜绝任何一个人在家里摆烂,也要堵住一个小小的花钱漏洞,还要抓住任何一次赚钱的机会。
家庭致富,就像工厂管理,地方治理一样,需要有规则,还要有细则、行动、思考等。
当今社会,赚钱不是很难,只要你降低姿态,放下面子,多少会有收入。但是聚财的话,还得想办法,坚持做到“入大于出”。
人的年纪越大,家越重要。若有富有的家庭,就是最大的底气。
新年到,愿你我,发家致富,积财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