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26, 2024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Sponsor Link

23岁的钟先生因为淋巴结肿大到医院诊治,医生告知他患了“低度恶性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生命周期可能只有30个月。

钟先生悲痛万分,只好开始了化疗治疗。在两年的治疗时间里,钟先生总共接受了9次化疗,随后医生告诉他已经治愈,可以出院。

Sponsor Link

但是四年后,钟先生再次出现淋巴结肿大,他意识到有些不对劲,于是到外地就医。这次,医生并没有诊断是淋巴瘤,而是被查出来类风湿性关节炎。

两年的误诊化疗,不仅让钟先生承受了脱发、呕吐等副作用,也破坏了全身免疫系统,更重要的是钟先生遭受了巨大心理痛苦。最终他将之前的医院告上了法庭。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一、癌症误诊率有多高?

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数据,美国34%的医疗差错为误诊,其中64%的误诊会导致死亡或严重终身残疾。

武警总医院病理科主任纪小龙曾表示,人体是很复杂的,每个医生都希望把误诊率降到最低,但是再控制也控制不住。一般而言,医院的误诊率是30%,门诊的误诊率是50%,相比于国外,我国误诊率更低。应该正常看待误诊。

陈万青教授团队在《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发布了一组数据,该数据是以GLOBOCAN 2020年癌症和联合国人口的估计数来估算的,数据显示中国到 2022 年约有482万例新发癌症病例,和321万例癌症死亡,每天约有1.3万人患癌。

纪小龙呼吁,早期的癌症治疗更容易控制,提倡健康体检,有责任早期发现肿瘤、早期治疗。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二、3大恶性肿瘤很会伪装

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要学会辨别伪装的恶性肿瘤,特别是下面三种。

1、脑肿瘤

40~60岁是脑肿瘤高发时期,其中脑膜瘤、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垂体瘤在脑肿瘤中发病率较高。

头痛、呕吐是脑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表现,可能误认为颈椎病或者是胃肠病。相较而言,脑肿瘤的头痛是脑深部胀痛或隐痛,通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可以长时间反复发作。

呕吐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喷射状呕吐,不伴随腹泻等其他胃肠道疾病症状。

Sponsor Link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Sponsor Link

2、胰腺瘤

胰腺在人体左上腹最深处,位置隐秘特殊,易隐藏病情。误诊胰腺癌患者超过60%,在门诊中被发现的胰腺癌患者超过80%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将近0。

胰腺癌没有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可在饭后1~2小时出现上腹胀痛、灼烧感、钝痛等症状,夜晚更明显,但易与胃部疾病弄混。

当肿瘤压迫到腹腔神经丛时,可能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且多在夜间平卧时加重,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区分。

Sponsor Link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3、淋巴癌

根据《2019淋巴瘤患者生存状况白皮书》,中国淋巴瘤患者有43%被误诊过,淋巴瘤临床表现多样性、缺乏特异性是误诊的主要原因。此外,许多人对淋巴瘤缺乏足够认识,没有及时诊治。

淋巴瘤早期最常见和特异性的症状是位于腋下、颈部、腹股等部位的无痛性、进行性的浅表淋巴结肿大。

反复的不明原因发热、夜间盗汗、体重显著下降等症状也可能是淋巴瘤的预兆。

看似普通的发热、盗汗、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等,易误诊成感冒、发烧、炎症等常见疾病。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三、患癌之后,能不能化疗?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然而化疗被称为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很多人不敢,甚至有“人是被化疗死”的说法。

化疗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虽然靶向和免疫治疗近年来发展很快,但并不能代替化疗。

手术、化疗、放疗等肿瘤治疗方法一般是多种联合治疗,治疗效果主要看五年生存率

Sponsor Link

而关于化疗的副作用,事实上,化疗的副作用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人化疗都会掉头发,有的人副作用大,有的人副作用小,不要因为看见个人例子就放弃化疗。

福鼎市总医院副院长邱文斌介绍,随着科技的发展,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治疗药物卡培他滨等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已经很小了。

化疗效果好坏和癌种、肿瘤分期、癌症分型有关。白血病、绒毛膜上皮癌、恶性淋巴瘤等对化疗敏感的肿瘤可以使用化疗。90%左右的绒毛膜癌可以利用化疗治愈,但如果肿瘤分期较晚,仅仅通过化疗往往难以控制疾病发展。

此外,对化疗不敏感的甲状腺癌、肾透明细胞癌等癌症,就不建议做化疗。

化疗后,患者身体更差了?提醒:两种恶性肿瘤不建议做化疗

理性看待误诊,学会辨别身体伪装的癌症信号,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iscover more from Foodlife

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