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2》顯示,我國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數達3.3億,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於CVD。
心臟作為維持全身供氧和營養的重要器官,可以說,保護它是保護我們的壽命。除了遵循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等常見習慣,許多人並不清楚的是,水對於心臟健康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023年1月2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團隊發表在《柳葉刀》子刊上的一項研究就認為,體內保持充足水分的成年人,患心臟病和肺病等慢性病的幾率更低,而且壽命更長。
而近日,更是有新研究發現,多喝硬水,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硬水指的是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的水,礦物質越多,水就越「硬」。而軟水則是不含或含有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礦物質越少,水越「軟」。
2023年8月29日,發表在《食品》雜誌一項研究指出,喝「硬水」有益心血管健康。
研究在25項相關數據進行統合分析後發現,飲用水硬度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率之間有顯著的保護關係。
因為硬水中的鎂可調節心肌張力、控制心臟離子轉運,進而預防動脈粥狀硬化和血栓形成。而鈣則可透過影響腎素-血管張力素系統來改善鈉-鉀平衡,對心血管健康有正面影響。
因此,研究認為,多喝硬水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首先,硬水和軟水沒有好壞之分,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生活飲用水的總硬度(以碳酸鈣計)不應超過450mg/L,只要不超過規定濃度,都是可以健康飲用的。
許多人之所以覺得硬水不健康,是因為有傳言說「常喝硬水會得腎結石」。不可否認,攝取過量的鈣離子是有增加腎結石的風險,但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喝硬水會導致結石或其他健康問題。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表》,成人每日鈣元素的參考攝取量為800mg,最高不宜超過2000mg。
而正常情況下,成人一天的飲水量通常不超過2000mg(含360mg鈣元素),可以說,喝一口牛奶都比喝一口礦泉水攝取的鈣量多。
因此,單純喝水基本上不會影響體內的鈣水平,更不會引發結石。相反,如果喝水少了,人體泌尿系統結石的可能性更高。
水就跟氧氣、食物一樣重要,喝足了才能確保機體正常運行,如果喝水不夠或喝錯水,則易導致各類腎臟、泌尿疾病及心血管問題。
1.不要口渴才喝水
當人們感到口渴時,體內的水分其實已失去體重的1-2%,從水合狀態來說,這時已處於缺水狀態,機體血漿滲透壓升高,影響身體活動能力。
當丟失量達2-4%,不僅會尿少尿黃,還可伴隨食慾降低、認知能力降低等;當丟失量達到5%~8%時,則可能出現皮膚乾燥、聲音沙啞、全身軟弱無力等;若丟失量超過10%,就可能導致血壓下降,嚴重危及生命。
2.大口喝水,等於沒喝
一次喝太多水不僅會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還可能因無法及時排出而造成水中毒。因此,喝水需要少量多次,每次喝的時候一小口一小口來。
3.飲料當水喝
大部分飲料含糖量高,過量飲用可導致肥胖和口腔問題,同時,過多咖啡因飲料的攝取可能引發心跳加速和尿酸結石。
此外,飲料中的水分需從循環系統中回滲到消化系統才能被吸收代謝,過程可能導致血液濃縮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中國膳食指南2022》建議,成年女性每天攝取量1500ml,男性1700ml,即可7-8杯水左右。但這是建立在健康人群身上,一些特殊人群喝水量則應視情況而定。
1. 睡前喝水,可防心肌梗塞和中風。
睡眠時人體長時間沒水分攝入,血液會變得黏稠,增加心梗和中風風險,因此可在睡前1-2小時喝杯水。
2. 起床喝水,能防便秘。
晨起喝水,不僅可補充夜間流失水分,還能促進腸胃蠕動。
3. 運動前喝水,表現較好。
當血液中水分充足,可給肌肉和細胞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不易疲勞。
4.喝酒時要多喝水。
酒精含有利尿成分,會導致血管擴張和體溫升高,容易引發身體脫水。因此,飲酒時多喝水,可減少酒後口渴等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