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於昨夜猝死,僅23歲,大家一定要保重身體,少熬夜。——母親代發”
小王剛點開朋友圈就看到了這麼一條消息,整個人彷彿瞬間被雷劈了一樣,感到很難以置信,因為發佈內容的賬號原主是和她關係很好的大學同學,兩人上個月才剛見過面。
她接受不了自己的好友就這麼離開了,於是打電話聯繫了好友母親,卻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好友因為最近一段時間都在熬夜加班,昨晚十一點多的時候突然就倒下了,沒有再醒來。
2天后小王去參加葬禮,看著眼前不會再醒來的好友,小王崩潰大哭,怎麼也想不到人的生命竟然如此之脆弱。
一、網友自述險些猝死的體驗,請引以為戒
猝死的發生可能是一瞬間,但也可能會有前兆來“提醒”,猝死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01、2個月前就開始有異常
據網友A的回憶,自己發生猝死前的一兩個月,身體就開始各種異常:一開始是頭腦昏昏,感覺不清晰,記憶力明顯下降,很難集中註意力;偶爾偏頭痛,身體各部位有酸痛感,尤其是肩部和背部,拉伸也無法緩解;感覺整個人特別累,只想躺在床上。
之後在發病的兩天前開始,開始頻繁出現肩背酸痛、胸悶氣短,有時還會喘不上氣,感覺心慌。一開始這些症狀開始出現的時候,她以為只是沒睡好、工作太忙,並沒有考慮到與腦梗有關。
幸好一向重視身體的她還是選擇到醫院做了檢查,當天血壓、心率都顯示異常。她突然感覺頭皮很緊、眼前發黑,隨即手腳開始發麻,使不上力氣,不斷冒虛汗。
所幸發病時,她人正在醫院,得到了及時救治。之後檢查結果出來,診斷為腦橋左份腔隙性腦梗塞,檢查結果顯示腦萎縮。
02、感覺自己的靈魂在抽離
網友B回憶,大概是凌晨12點多的時候,她跟往常一樣在電腦前查資料。突然覺得胸口氣悶,鼻子呼吸不了,手有點發抖。
於是準備上床休息,結果剛從位子上站起來,就感覺腦子子一片空白,手在發抖。躺在床上的時候,有一種很強烈的嘔吐感,四肢無力,頭腦空白,自己的意識在慢慢抽離,眼前的東西都變成了黑白默片,整個人都感覺像是被硬生生靈肉脫離一樣。
就這樣狀態過了二三十秒,身體緩過勁來,那種經歷讓她後怕,第二天她馬上到醫院檢查。醫生告知,暫時沒啥大問題,就是以後要少熬夜,吃得健康一點。
03、劇烈腹痛,像有把刀攪動胃部
網友C表示,自己同樣是晚上突然發作。當時是凌晨1點,他正在趕ddl,突然感覺到劇烈的腹痛,以為是吃錯了東西。
但疼痛非比尋常,好像有刀插在胃部不斷攪動一樣,然後突然感到眼前非常昏暗,想要站起來去拿起來旁邊的手機,但因為缺氧,手怎麼都抬不起來。
但當時自己求生欲強烈,還是用力提起手機,且將自己移動到凳子上坐著,大口大口的呼吸,盡可能讓備充分到達身體各個部位,等身體稍穩定,馬上撥打120求救。幸好大概過了10分鐘左右,情況開始好轉,氣血也慢慢回來了,從此他再也不敢再熬夜了。
二、為什麼越來越多年輕人發生“猝死”?
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位居全球首位。而這一現狀,仍在持續惡化。
在引起猝死的眾多原因中,最常見的是兩類:心臟性猝死、腦源性猝死。
據數據分析顯示,在過去30年裡,冠心病(缺血性心髒病)的死亡率增長了142%,其增長的背後,年齡是關鍵。無論是冠心病還是缺血性腦卒中,死亡率都隨著年齡增長而攀升。雖說年輕人確實更健康,但近二十年來,年輕人的猝死佔比明顯增長。
為什麼看著健康的年輕人會突然猝死?因為可能只是表面上“看著健康”。
其實有不少中青年,身體患有冠心病,但由於沒有明顯症狀,也沒有做針對性檢查,平日上班勞累或生活習慣不良,最終導致發生突然性的意外。
從上文的多個經歷來看,似乎他們發生猝死與“熬夜”都離不開關係,長期熬夜對身體到底有什麼影響?
發表於Nature子刊的新研究就針對日夜生活節律與心血管進行分析。研究者推測,原因不明的猝死多是突發心律失常引起的,而這種突發的心律失常,很可能與熬夜有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共同的生活習慣。這一節奏也被稱為“生物鐘”,心臟也有晝夜節律,要是強行讓它晚上“加班”就會給自己惹麻煩。
研究人員通過利用小鼠心肌細胞分離進行觀察,結果發現細胞內鉀離子和鈉離子的濃度,在白天和晚上的濃度變化高達0%!這種差值,意味著當心肌細胞脫離生物鐘,和大腦不同步,心血管系統可能無法對應日常工作壓力,從而導致不良事件發生。
當然,除了熬夜,猝死的誘因有很多,包括吸煙、喝酒、肥胖、不健康飲食、不運動、生活壓力、熬夜、代謝基礎相關疾病等,都可能增加猝死風險。
三、猝死之前,身體會發出4個信號
據相關統計表明,80%的心臟驟停發生在院外,許多患者還沒來得及送到醫院,就已經發生死亡。即便許多機構和學校都在科普心臟復甦術,但我國成人心臟復甦普及率仍不到1%,並且猝死的搶救成功率不足1%,等到發生猝死再挽救,機會甚微。
猝死發生前是有前兆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識別並趁早就醫:
1、近期出現胸悶,或胸悶加重
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但在休息一段時間緩解,很可能是冠心病提示。若是過去偶有胸悶,近期變得更加頻繁,則同樣說明斑塊不穩定,很可能隨時發生破損。
2、心慌
心慌往往是主觀感受,但出現不定期的心律加快,則有發展成室顫的風險。
3、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本身患有高血壓、冠心病或房顫的患者,如突然出現單側視線遮擋,肢體麻木、乏力,或走不不穩等,應警提示腦卒中的發生,需及時就醫。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引起。暈厥有時持續數秒會自行恢復,如不能恢復,可能會造成猝死。
當身邊親友突然發生猝死,不要慌,應先撥打120緊急呼救。
等待的同時,讓患者頭部後仰,下頜上抬,頭部偏向一側,保證嘔吐物不會反流到咽喉部,保持患者呼吸通暢;條件允許情況下,做有效心臟按壓,可有效增加患者急救率。
猝死事發突然,因此平日里應該照顧好自己身體,學習一點急救常識,這樣才有可能更多的挽救回猝死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