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欢声笑语地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端午节的起源十分久远,由于历史悠久,节日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与这个节日相关的民俗习惯和神话传说依然广泛流传于民间。
为啥说今年端午节不一般?
端午节农历一直是五月初五,这点没有争议,但是每年的阳历却不尽相同,特别是今年的端午节阳历尤为不一般,因为往年端午节阳历都是在六月上旬,而今年端午节却在六月下旬,来到了6月22日,相比往年延迟了整整19天。
并且往年端午节都在夏至之前,而今年因为闰二月的缘故拉长了农历,导致端午节的阳历也被延后,今年的端午节在夏至后一天,这样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的,并且民间有句俗语叫“端午夏至前,必定是灾年!”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温度会比较高,虫害会更加的严重,大家都需要格外注意。
老话“三人要躲午”是什么意思?
我们常听到一个老话“三人要躲午”,这是什么含义?文字意思其实指的就是有三种人需要“躲午”!
躲午是什么意思?
这与端午节的起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下面文中麟大官人将为大家一一介绍。
据史书记载,在我国远古的时代,有此事。因当时的时令到了农历五月初五,天气变得十分炎热,人们很容易中暑晕倒。因此,有一位智者便想出了一个妙策,制作出了艾草、菖蒲等熏香,制成了一种防疫祛病的灵药,用来保护身体清凉健康。
此种药材后来演变成了受人们爱戴的草药香包——香囊。从此之后,端午节的来临就总会有一大批人需要提前防止生病,所以“躲午”的说法便油然而生。
到了唐代以后,端午节逐渐形成了扫寓、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等居民群众普遍参与、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
那么,为什么要躲午呢?
古时候,人们春夏两季工作繁忙,而且长时间在户外,身体容易中暑,此时阳气盛,人体阳气也就容易受损,导致中暑、伤风、感冒等疾病。
因此,躲午是为了保护身体,防止中暑而生的。非常有趣的是,午(wǔ)与日(rì)的音同,则中午的时间即是“阳”最盛之时。此时,阳气最旺,人们便是最容易受到伤害。
“三人要躲午”里的三人是指哪三种人?
经过了解,这三人分别是新婚的女子、家中的小孩以及体弱多病的人。这些人都是相对脆弱的群体,他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和关怀。
新婚的女子属于体虚的人群,而且经常要喜宴赴宴,很容易抵御不了外界的炎热气氛;小孩则需要家长特别注意,以防他们中暑患病,格外需要保护;而体弱多病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中暑病情会给他们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因此,躲午也就成了人们医疗保健方面的必要手段,尤其对于身体相对虚弱的人群而言更加重要。大家可以在室内避暑,避免在炎热的午时长时间外出,科学饮食、适度锻炼等等,都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而对于那些需要外出工作的人群,则可以通过及时补水、佩戴防晒、遮阳伞等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躲午作为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保健手段之一,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和应用。今年的端午节虽然不一般,但是只要我们通过有效的防暑措施和保健知识,就一定可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节日,祝愿每一位读者们身体健康,阖家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