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 2023

致累了的你:低級休息靠奶頭樂,高級的休息靠自律

Sponsor Link

休息的本質是「缺什麼,補什麼」。

作者:洞見·瑾山月

美國杜克大學做過一次社會調查,詢問大家是否能充分休息。

18,000份的回覆中,有70%的人表示他們常年處於疲憊中。

Sponsor Link

這些人的“累”,大都因為休息方式不當。

他們週末打遊戲,午休玩手機,連等電梯、上廁所、擠地鐵,都忙著刷影片…

結果,長時間維持一個姿勢後,身體異常酸痛,腦中不斷刺激下過度運作。

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越休息越累?

往往是假期過去,上班幾天都緩不過來。

清華大學教授吳軍曾說:休息的本質,就是從外界獲得資訊和能量。

休息時過度娛樂,仍是對人的極大消耗。

只有在自律式的休息中補充能量,才能徹底放鬆身心。

01

低級休息靠奶頭樂

社會學上,有個「奶頭樂理論」。

意思是,想要廢掉一個人,就像餵嬰兒奶嘴一樣,時刻提供娛樂就行了。

放縱式的休息,就是用奶頭樂持續消耗人的精力。

諮商師李松蔚講過一個案例。

一個小伙子因為考研備考太累,決定休息幾天。

他補了兩天覺,打算到戶外玩幾天,再回家陪爸媽。

但就在出發前,他在網路上發現了一款遊戲,一下子就玩得入了迷。

很快地,他便將旅行、回家、考研拋在腦後,直到熬夜熬得心慌才罷手。

他本來想再睡兩天覺就開始複習,但他是怎麼也睡不著。

他因為「失眠症」找到李松蔚。

但李松蔚也拿不出立竿見影的辦法,只是建議他,先慢慢戒掉網路。

有些看似輕鬆的消遣,卻比學習上班更耗損能量。

低階休息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它打著休息的幌子,讓我們像苦力工一樣永遠無法停歇。

作家約翰‧盧伯克,在寫《人生的意義》時,也曾中途休息了幾個月。

那段時間,他在閣樓搭建了一個棋牌室,沒事就邀請親朋聚眾打牌。

他們越打越上癮,只要不是困得睜不開眼,就一直通宵達旦地玩。

不只打牌,還忍不住喝酒、抽煙,吵吵嚷嚷地打趣地說笑。

結果剛過了兩週,約翰就累倒在牌桌前,只好到療養院靜養。

後來,他在書裡感慨:閒暇是最美好的福祉,而虛度則是最惡毒的禍端。

很多時候,越是肆意玩樂,越達不到休息的目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

忙了一天回家,便躺著刷視頻,幾個小時後,眼睛酸澀,頭腦發脹,只覺得更加萎靡;

好不容易到了週末,又熬夜追劇看電影,結果兩天下來,還是打不起精神去上班。

明明有的是休息時間,可就是拿不出一分鐘好好歇歇。

《休息的原則》中有句話:急迫、透不過氣、即時滿足,只會讓人越休息越累。

作息上隨心所欲,娛樂上不加節制,人終將被低級休息累垮。

02

高級休息靠自律

科學休息法中,有個「刻意休息」的概念。

意思是,休息不是盲目的,應具有主動性,主動尋找健康的方式,讓身心平靜下來。

學者布立頓‧強斯,一生發表過1500多篇論文,註冊專利200多項。

直到退休後,仍四處演講,著書立說,參與各種社會活動。

人們從來沒有看過布立頓累的樣子,他總是神采奕奕。

有人忍不住好奇,去問他:“怎樣才能像您一樣精力充沛?”

布立頓笑笑說:我的秘訣,就在於怎麼休息。

年輕時,布立頓一到週末,不管行程多滿,他都會堅持運動。

和隊友們去海上來一場痛苦的帆船比賽,去球場上踢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

中年以後,他又開始利用每天的休息時間進行活動。

要嘛早起爬山,要嘛晚間散步,從來不會懈怠。

這些看似“辛苦乏味”,卻能很好地緩解疲憊,清醒頭腦。

卡內基曾說:休息並不是絕對什麼都不做,人的休息其實是對身體上某些損失的彌補。

休息的本質是「缺什麼,補什麼」。

就像對坐格子間的白領來說,最好的放鬆,不是躺著看劇,而是去戶外活動;

對容易焦慮的人來說,安安靜靜地看書學習,反而比玩手機更解壓。

生活中,越是節奏快,壓力大,我們就越要尋求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外科醫生潘菲爾德,剛參加工作那會,時常在休息時間寫信給母親。

每寫完一封,他都覺得身心愉悅,精力倍增。

後來,他每天都早起寫作一小時。

臨睡前,還要閱讀報紙和小說。

大家以為他會累壞,但結果呢,潘菲爾德的精氣神越來越好。

他說,沉浸式地做事,會讓人擺脫煩躁與焦慮。

而這一點,離不開一個人對惰性的克制。

關於如何休息,有個「深層遊戲」的概念。

比起五花八門的娛樂,自律式的休整,就是一種「深層遊戲」。

那種對生活的掌控,對自我的約束,能夠很好地將人從疲憊中解救出來。

而能玩轉「深層遊戲」的人,往往都是自製的高手。

03

比爾蓋茲絕不在疲憊的時候接觸手機和玩遊戲;

賈伯斯說,人在30歲前必須掌握科學的休息方式;

查理蒙格說,最好的休息,是讀書學習,掌握新知識…

佼佼者各有成就,但卻有點相似,從不在休息時放縱自己。

久賀谷亮博士,接觸過不少世界級菁英。

他從這群人身上總結出了一套「高效休息法」。

分享其中兩個簡單易操作的方法,幫你恢復快速能量。

1. 每天10分鐘,驅趕腦中的「鬧猴子」。

大部分人的“累”,並非體力不支,而是一種心累。

而心累的根源,在於大腦中存在著一種「預設模式網路」。

就是你什麼也不乾,大腦仍自動運作,就像汽車掛空擋一樣。

如果再有片段化訊息刺激,人的思緒會像鬧猴子一般上躥下跳。

這時你需要主動屏蔽幹擾,每天拿出時間靜坐。

關掉電腦,放下手機,閉目養神,你會發現整個世界,突然安靜了下來。

就算只用10分鐘,正念練習,專注呼吸,你都將得到充分的放鬆。

2. 堅持運動,補足生命能量。

卡羅萊納大學研究顯示:

“每週5天,每天15分鐘的慢跑者,比久坐的人,生病率少一半,也不容易累。”

人生是漫長的馬拉松,只有在休息時堅持鍛煉,才能隨時起步,持續奔跑。

久賀谷亮說,休息時不管是靜坐沉思、探索新知,還是運動賦能,強健體魄,都需要刻意練習。

畢竟,生活所有的美好,都只能建立在自律的基礎上。

04

釋一行禪師曾在全球掀起「偷懶日」活動,在這一天,他要求大家不要娛樂。

而是步行冥想、讀書寫信,或是「什麼都不做」。

不少參加活動的人,在最初還是忍不住拿起手機,打開電視。

但當他們逼自己停下娛樂,緩慢進入身心寧靜的狀態,很快就獲得了一種舒適感。

人,只有擺脫低級休息,才能實現對生活的休息。

思緒雜亂,那就獨處靜坐安靜一下;焦慮難安,那就去運動釋放壓力。

生活很累,我們都要學會用高級休息術善待自己。

點個讚吧,與朋友們共勉。

Loading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Sponsor Link

Leave a Reply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