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心翼翼還便秘,我胡吃海喝照樣天天規律排便”,劉先生向妻子炫耀道!但令他想不到的是「打臉」來得如此之快!
劉先生今年48歲,身體很強壯,食慾也一直都很好,平日排便也很規律。幾個月前,他發現大便變稀、不成形,以為他只是吃壞了肚子,沒放在心上。
後來大便次數變多,且稀拉不成形,就去了醫院做了腸鏡檢查,但腸鏡顯示正常,醫生給他開了些助消化的藥,服藥後情況有所改善。但沒成想兩個月後,症狀再度出現,且用藥不見好轉,只要吃點油脂高的食物,就腹瀉嚴重,同時整個人皮膚發黃、看著明顯消瘦了不少。
這次劉先生去了大醫院就診,檢查後確診胰臟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治癒幾率不大了。
一、「癌王」胰臟癌一發現就是中晚期
胰臟是人體分泌及消化系統中的重要器官,位於腹腔深處,在胃部和十二指腸的後面,與背部脊椎相靠近。胰臟癌是一種極為兇險的惡性癌症,又有「癌王」之稱。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胰臟肝膽外科主任潘偉東表示,胰臟癌的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一發現有八成患者都是中晚期。由於早期胰臟癌沒有典型症狀,80%的患者一確診就是中晚期,而中晚期的患者存活期明顯變短。根據統計局部晚期患者,中位存活期只有9個月左右,一旦開始向肝、骨等部位轉移,中位存活期只有6個月左右,即使進行了切除手術的患者,存活期也只有2年左右。
胰臟癌有「三高三低」的特點,也就是發病率高、術後復發轉移率高、死亡率高、早期診斷率低、手術切除率低、五年存活率低。
目前,胰臟癌的尚沒有明確的病因,但根據中國胰腺疾病大數據中心收錄的全國17個地區上萬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數據顯示,胰腺癌多發於50歲到65歲之間的年齡段,其中有27%的患者有吸菸史,有18.8%的患者有飲酒史,有1.3%的患者有胰臟癌家族史,合併的常見疾病史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膽道發炎、膽結石、胰臟炎以及乙肝病史。
二、身體出現5個症狀,儘早檢查胰腺
胰臟所處的地方極為隱密,深居在各種器官之中,被胃腸道、肝臟緊緊包圍,當身體出現症狀時也很容易被誤診為胃病。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胰臟中心主任錢祝銀提醒,一定要當心久治不癒的胃病,尤其是不明原因的持續性上腹疼痛。
胰臟癌早期症狀儘管並不是特別明顯,但還是有跡可循,當身體出現以下5個症狀時,要警惕是胰臟疾病。
1.上腹疼痛
根據統計有60%的患者初期會有上腹疼痛、悶堵感,而且夜間會更加明顯,疼痛感還可能牽涉上胸部、背部等處。
2、消化道症狀
胰體尾癌患者還會有食慾不佳、噁心嘔吐、體重減輕、大便習慣改變等消化道症狀出現。
3、黃疸
不只肝臟異常可能導致黃疸出現,胰臟癌壓迫到總膽管也可能引發黃疸、皮膚搔癢、尿液呈現濃茶色等症狀。
4.血糖升高
胰臟能夠分泌胰島素,而胰臟癌發生後可能會影響胰島素分泌,導致血糖升高。
5.無故暴瘦
胰臟作為外分泌腺,能夠分泌消化酶,胰臟癌可能引發消化酶分泌障礙,導致患者出現無故暴瘦症狀。
三、不想胰臟受傷害,做好這4件事
胰臟癌雖然很兇險,但癌症不是突然發生的,任何一種癌症都是長期累積、進行性發展的過程。我們要做的是做好預防,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胰臟癌,要做到下面這幾點。
1.均衡飲食
平常要飲食均衡全面,少吃高鹽、高脂肪及醃製食物,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多吃雞、鴨、魚蝦等白肉,並且增加粗糧、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攝取。
2.戒菸限酒
許多胰臟癌患者都有吸菸、飲酒史,大量吸菸、飲酒不利於胰臟健康,因此要儘早戒菸限酒。
3.堅持運動
一項發表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的研究發現,經常運動能降低13種癌症的發生率,建議老年人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
4.定期體檢
胰臟癌高風險族群要做好定期體檢,像有胰臟癌家族史的人群、近期消瘦乏力腹痛人群、體檢血清腫瘤標記持續升高的人群,及長期胰臟炎、吸菸、喝酒等的人群,都要定期做好體檢篩檢。
胰臟癌身為癌中之王,發生率高、致死率高、治癒率低,一定要做好預防工作。建議大家平常要均衡飲食、戒菸限酒、堅持運動、定期做好身體檢查篩檢,一旦出現胰臟癌相關症狀,一定要引起足夠重視。